第618章 行高于人(1/3)
如果硬要比较的话,"繁缕1号"能够帮助解决全球粮食危机,其关于温度敏感蛋白构象变化核心技术能够被转用于生物防御系统,这其实已经超出传统农业科学的范畴,在各自领域里可挖掘的潜力真不一定能分出来孰高孰低。
从学术逻辑来看,原子弹属于核物理是一种军事工程,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属于计算机科学是一种信息技术,而植物抗病毒遗传育种属于分子生物学属于植物病理学的范畴,完全属于不同的学科。
所以将这些案例并列讨论,其实前提就是侧重技术本身的相似性,而非学术逻辑的共通性。
一步步从基层升到如今的位置,这么多年的宦海磨砺之下,如今还没有人能把他说的哑口无言。
但眼前人却是个特殊的例外。
他如何能不知道领导这是看上眼了,当然他也知道小陆同志配的上这份看重。
如果将视野再拔高一点,提高到整个国家的角度,陆时羡的成果说到底关联到四个字,粮食安全。
它是国家安全的基石,是经济稳定、社会和谐、政权自主的核心保障。尤其是对于大国而言,粮食安全不仅是民生问题,更是战略武器和国际博弈筹码。
回首过去,经过不懈努力,华国正在用全球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五分之一的人口。
放眼未来,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不会改变,“非粮化”“非农化”等耕地问题依然突出,对于粮食安全的基础还不够稳固。
这也就是说,全球粮食产业链和供应链的不确定风险较大,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格局在长期内不会得到改变。
现在的农业科技较过去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但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其实依然受制于人,面临卡脖子难题。
这也就是最近很多农业相关扶持政策的来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进一步筑牢粮食安全基础。
早在获得诺奖之前,陆时羡和一些关键领域人才的档案资料就被送往了燕京,随着他的回国,有人对陆时羡的关注度也与日俱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