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章 东方不亮西方亮?(3/4)
积累程度固然重要,但我觉得院士评选更得看重对国家战略需求的贡献。"
几人顿时感到一阵无力。
植物病理和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的抗病毒水稻品种已经在国外十几个国家试种推广成功了。
这难道不算战略性贡献贡献?
但他们心里知道,根据上午这场会议的结果,如果没有特别的意外情况的话,怕是结果已定。
不过,他们都没有想到的是,说什么就来什么。
这一天晚上,一个消息在国内像野火般蔓延。
当晚,官媒的首页刊登了这则新闻:《最年轻提名者!华国科学家陆时羡获米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提名》。
这个消息一出,顿时引起极大反响,点击率爆膨。
“米国国家科学院今日公布今年新选出的院士和外籍院士候选名单。燕京大学教授、植物病理和遗传育种实验室主任、青年生物学家陆时羡被提名为外籍院士。”
“陆时羡2018年任耶鲁大学生物病理实验室主任,并在同年受聘为耶鲁大学自然科学生物系讲席教授,期间致力于研究植物病理与遗传育种领域,曾因植物抗病毒领域的成果获得2018年诺贝尔化学奖,并因该理论的成果应用荣获2021年度国家科学进步特等奖。”
“……”
这下,网友们纷纷发来贺电。
但与此同时,一些所谓媒体的关注也转移到了其他方面。
《墙内开花墙外香?》
《华国原创理论获米国科学院青睐,这是一次摆在明面上的招揽》
《夜思,看完了提名新闻,或许明白我们为什么留不住人才》
类似的标题一夜之间充斥网络,顿时引发的谣言开始甚嚣尘上。
第二天一早,刚睡醒的陆时羡又被“天塌了”。
“啥玩意?一觉睡醒我又要变成米国人了?”他应付完亲朋好友不明真相的电话询问,点开实验室群里给他转发的各种新闻,顿时无语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