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章 献给世界的答案(2/3)
前一步接过沉甸甸的证书,水晶奖杯上镌刻的稻穗纹路摸上去很有质感。
掌声渐息时,陆时羡的声音在寂静中响起:"三年前的除夕夜,我们几乎所有人都在实验室里守岁。当时的温控系统第七十九次调试失败,窗外的烟花照亮了许多人疲惫地面庞。"
"我记得很清楚,那天我们分吃了最后一包方便面作为年夜饭。正是这种数不清的日日夜夜造就了我们现在的成果。"陆时羡举起奖杯:“后来的事情大家也知道了,温控系统成功研制,全国"繁缕1号"推广面积突破1.2亿亩,农药使用量同比下降63%......
“我们在微观尺度捕捉到了生命自我防御的史诗——"
“这个奖,属于每个在黑夜中坚守的科研人。"
这句说完,陆时羡重新面向镜头:"但我想,这还只是一个开始。”
“虽然水稻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还有许多抗病毒作物等着我们去发掘。”
“未来,我们将与15个国家共建抗病毒作物联合实验室。当塞内加尔的木薯不再枯萎,当南越的果园重现生机,当特拉维夫的番茄克服干旱变得饱满多汁......"
他的声音陡然提高:"这就是华国科学家献给世界的答案!"
这一刻,台下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
一夜之间,“陆时羡”三个字席卷了所有媒体的头条。网络上的热度更是空前爆炸。
“29岁斩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史上最年轻得主诞生!”——权威通讯社的标题简洁有力。
“百年不遇的天才!陆时羡理论或终结植物病毒时代!”——科技媒体的标题带着震撼与激动。
“从竞赛天才到国家功臣,陆时羡的‘开挂’人生!”——社交媒体的话题标签下,讨论如沸水翻腾。
一张照片被疯狂转载:会堂璀璨灯光下,青年身姿挺拔,手持证书奖章,眼神清澈而坚定,背景是巨大的国徽与满座德高望重的学者。这张照片被赋予了太多意义——时代的更迭、天才的崛起、未来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