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其他类型> 秦时小说家> 第1673章 太史籀文(4/7)

第1673章 太史籀文(4/7)

己的与众不同。



    国内传承至大周的太史籀文直接演变。



    数百年的岁月,诸国文字变化甚多,大体以七国为主,实则,还有一些千乘之国的文字。



    繁杂不已。



    眼下,推进太史籀文很顺利,也没有遇到太大难以,王绾觉得此时或许不为重事。



    “武真侯当年曾语,文乃心声,文不一,心便是不一。”



    “寡人深以为然。”



    “当年大周权柄仍在,诸侯传承太史籀文,未敢有丝毫逾越。”



    “数百年来,诸侯并起,没有大周的束缚,诸侯国内的文字自行演变,同太史籀文迥异甚多。”



    “这也是书同文必行之策。”



    “尔等且看,扶苏五人虽出至咸阳,然……五人所抄录下来的《商君书》文字,均有些许不同。”



    “虽都可观太史籀文形体,细节处,仍有差异。”



    “且看这个字……宜!”



    “五人中,胡亥写的最为工整,最容易辨认出来。”



    “将闾所写……则显得略有焦急,看上去有点像……南!”



    “扶苏等人所言,一笔一笔上也有不同。”



    “扶苏五人尚且如此,何况大秦万千官员,何况目下诸夏?”



    “寡人之意,以秦国所传的太史籀文为本,容纳山东六国之文字,彼此交融汇合,成就制式文字,刻印阴阳双板,颁行诸夏。”



    “如此,诸夏间真正的通行文字出现,待遍及乡里,纵然彼此口音迥异,若然认识同一种文字。”



    “寡人心悦。”



    秦王政看向王绾,点点头。



    书同文!



    一直在推进!



    只是在推进过程中,出现不少的麻烦事。



    大秦数百年来多僻处西陲,风华不显,反观山东诸国风华礼仪甚佳,变换传承大周的太史籀文,也是有了属于自己的文字。



    仅仅如此,也就罢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