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不是老了是什么?(1/12)
“且不说威力够不够,就是拉过去人家也得会用才行啊。”徐斯年好笑地摇了摇头,看着冰冻的海面说道:“还是低调一点好,周围多少双眼睛看着呢,你要把厨房五金变成拆楼兵器,那咱们这煤气罐就别想出口了。”“真如报纸上说的那般,十年一劫,咱们这营城港区也应该早做准备啊。”用煤气罐大炮开冰自然是李学武的异想天开,可也是他跟徐斯年开玩笑呢,这玩意儿就不可能在内地炸响,否则……不过他对这次的自然灾害还是颇为警惕的,尤其是营城港正在建设施工。你说他马后炮,此前营城港区建设的时候没有经过论证吗?论证了,当然有相关的勘查和调研,也包括水文气候,但这不是绝对的。报纸上所说的十年一劫也并不准确,是依照历史上出现冰灾的大概时间统计判断的。可能时间线拉了三百年,总计出现三十次大小冰灾,结果便是十年一次。这玩意儿真没个准,反正后世李学武是没听过渤海湾还有这样的新闻。不过他在航运和港口管理方面是个小白,也有可能是他的知识面狭窄,不知道后来有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严重情况。依照后世的科技发展能力,就算出现了这样的冰灾状况,也有足够的破冰船来保证港口的正常运营。不过说到破冰船,这玩意儿还真是第一次出现在了李学武的关注范围之内。倒也不是他想出一出是一出,见这个时候要用破冰船了才想着让营城造船厂研发设计生产破冰船,而是他想到渔船。“货船都出不去,渔船就更别想出去了吧?”李学武转身看向徐斯年,以及他身后跟着的造船厂和营城港区建设部门负责人问道:“往年都是怎么处理的?”“往年?往年也没有这么严重啊。”徐斯年苦笑,看着他说道:“你当渤海湾是澡堂子呢,说冻上就冻上。”“确实没有这般严重。”营城船舶管委会副主任宋和平笑着补充道:“咱们厂生产的渔船体量太小,完全禁不起这样的自然灾害。”“所以想都不用想,这个样的气候之下完全没有出去的机会了呗。”李学武抬了抬眉毛,道:“这渤海湾不是澡堂子,是沿海居民的海产来源地啊,有没有想过在渔船领域搞点名堂。”他手指点了点跟在最后的营城船舶副总设计师朱超英,这位还是去年集团评选出来的十朵金花之一呢。看她的名字就知道这位同志有多么厉害了,生下来就带有艰巨的使命。当然了,这只是一句玩笑,不过朱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