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其他类型>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二百二十五章 丰厚的收获,节前小聚,张志强:我他么羡慕坏了!(3/5)

第二百二十五章 丰厚的收获,节前小聚,张志强:我他么羡慕坏了!(3/5)

全部质量,一个原子包括原子核和电子,方程只是覆盖的原子核,并没有覆盖电子。电子,也是带质量的。这就是质量间隙,或者理解为质量的漏洞。杨-米尔斯方程问题,简单来理解,就是研究解决方程没有覆盖到的质量问题。如果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粒子标准模型的基础理论可以说就完善了。那可不只是解决数学问题,能获得菲尔兹奖,同时还能够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杨-米尔斯理论是最顶峰的研究,难度也是非常高的,一般的数学家、量子物理学家,也会感觉无从下手。所以,专心从事杨-米尔斯方程研究的学者数量极少,即便是往高出去估计也不会超过一百人。王浩并没有想去解决杨-米尔斯方程问题,但他希望结合杨-米尔斯方程的研究,来辅助研究湮灭力的表现问题。他的主要研究还是超导机制。在超导的机制方向上,他都一直围绕着导电状态下的微观形态展开,围绕着塑造出来的新型几何展开。但是,新型几何是怎么被拓扑的呢?这就是湮灭力的作用。所以从湮灭力的角度去做研究,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向,两个方向一起进行研究,才能够完善整体的理论。研究湮灭力的表现,自然绕不开量子物理,就必须对杨-米尔斯理论有足够深入的了解。王浩思考的干脆建立了一个任务--【任务一】【研究项目名称:杨-米尔斯理论研究(难度:S+)。】【灵感值:0。】果然!千禧年数学猜想,估计都是S+级别了!......等回到了西海大学,自是一番恭喜和庆祝不谈。自然科学特等奖的影响力确实很大,就像是栾海平说的那样,“你拿了这个奖,明年的院士增选已经稳了。”“我之前说很大概率选上,现在是绝对可以选上!”栾海平说的非常肯定。自然科学特等奖是对一个学者最大的肯定,甚至说是史无前例的肯定。这种级别的奖项拿到手,哪怕年龄就只有十岁,都可以评的上院士,而且还是全体投票同意通过。国内的院士和国外还是有不同的。国外的院士是纯粹拿学术说话,国内就是粘上一点政体色彩,在学术成果方面,王浩已经是无可挑剔,再加上奖项的重大肯定,评选院士自然没有任何问题。王浩倒是没有担心评院士的问题。甚至说,他不太关心。好多学者评选院士是为了对自己的肯定,或者就是为了获得院士职称的荣誉,还有的则是为了申请项目更容易。但不管是荣誉也好,项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