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投稿《自然》杂志,物理界开启新一轮超导竞赛!(2/5)
一下是担心出现这种情况,会影响到实验过程。其实就像是用手捏一个橘子,橘子完全被捏爆,撒出的汁水确实很多,但如果只是对比一个方向来说,也许在橘子爆破之前,喷出的汁水会更多。这种情况是有可能出现的,而且是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信号。因为出现的概率比较小,王浩只是提了一句,也没有特别的在意。实验正式开始。物理实验室上下都忙碌起来,他们计划在十天之内完成所有的实验。这绝对是快速消耗经费的过程,十天就扔出去两到三千万,也让实验室上下所有人都振奋起来,他们都感觉每一分、每一秒,都会消耗大量的经费。每个人对待工作都非常的认真。当进行实验的时候,就变得更加认真,一丝不苟都不足以形容,有不少人做记录和计算,都是连续做了好几遍进行确定。何毅负责统筹实验。看着高昂的材料耗费如流水一般,每进行一次实验,都感觉像是剔骨割肉,心疼的咧嘴还朝着王浩抱怨着,“经费花的也太快了,像是这种实验,少做一次就是几百万。”“问题是,一次都不能少。”王浩倒是很淡然,经费耗费的确实快,但是成果也是很显著的,他一步步的添加了内容,微观形态塑造更完善了,“我已经尽量减少次数了。”“六次是最低数值,每个金属只进行两次实验,正常情况下,我觉得每一种金属都需要进行十次以上的比对实验。”“可惜啊,经费太少……”实验数据是存在误差的,两次实验结合在一起进行比对,有些数值进行取半分析,才能够让数据更加的精准。类似实验做的更多,数据肯定更加精准,只进行两次实验,次数还是太少了一些。不过重要的是趋向、是方法,必须要推导出结论,然后才能慢慢去完善,后续也不需要他自己去完善。只要把成果公开出去,肯定会有大量的机构做同类型研究。研究并不需要做交流重力实验,而是进行同领域的超导实验,记录数据反推就可以让数值变得更精准。这就是一个数字修正的过程。任何一个既定的物理常数,都不是第一次就完善的,后续几十年、上百年,会有大量相关的研究,慢慢的把常数进行修正,最终得到一个非常精准的数值。比如,万有引力常数。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但引力常量G数值是多少,连他本人也不知道。万有引力定律发现了100多年,万有引力常量仍无准确结果,直到100多年后,英国人卡文迪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