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火中取粟(2/4)
赵瑞刚眼底燃起狂喜的火苗——
这排版,这齿轮麦穗纹饰,太过明显。
分明是上一世教育部专家组,辗转从大毛追回的那套宝藏级教案!
这份教案,是二战胜利后,由斯拉夫教育专家组耗费大量心血制定。
据说,参考了大量日耳曼和大不列颠岛国的教育理念。
随着大毛的全面撤离,几乎所有的教案和教材都被带回或是损毁。
上一世的几年后,国家为了继续中小学的教育,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寻回一套珍贵的教案蓝本。
国内专家们以此为基础,编写了适应国情的教案和教材,才正式开展了全国中小学教育的普及和推进。
而上一世,传闻里专家们踏遍西伯利亚旧仓库才寻回的珍贵蓝本,此刻竟以复印本的模样摆在自己面前!
这于赵瑞刚而言,是多大的震撼,多大的惊喜,可想而知。
赵瑞刚胸腔里的心脏砰砰直跳,表面装作漫不经心,道:“这文件倒挺厚实。”
老杨磕了磕烟袋锅,眯着眼睛笑得和善:“两位跑这一趟不容易。这课本可是当年大毛专家留下的,识货的都知道,少了五十块钱,我可不撒手。”
赵瑞刚一听对方说是“课本”,心下了然几分。
看来对方并不清楚,教案和课本的区别。
一旁的六猴子听了,急得直搓手:“五十块?老杨大哥,你这价格都够买十袋白面了!”
老杨道:“货好,当然价高。”
赵瑞刚道:“老哥,我们瓦窑大队想重开村小,孩子们连像样的课本都没有。你摸摸良心,这里面看着就是拼音图算数表,真值那么多?”
老杨往烟锅里装着新烟叶:“话不能这么说。这年头带字儿的都金贵,更别提大毛国教娃娃的书了。”
他抬眼看向赵瑞刚,故意拖长了尾音,“你二位要是嫌贵的话……”
赵瑞刚不紧不慢道:“我们也不是出不起钱。但这钱得花在刀刃上。你要是也盼着孩子们识字儿,就该知道,把书锁在炕头,不如让它回到学堂更有用。”
赵瑞刚这样说,自然有他的用意。
瓦窑大队是鞍阳钢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