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其他类型> 人间武圣,绝世状元郎> 第32章 考中解元的原因(2/3)

第32章 考中解元的原因(2/3)

陵郡今科解元,江源江玉郎。”“玉郎,果然人如其名。”中年文士打量着江源,称赞说道。“李大人谬赞了。”江源谦虚道。“这三幅画,都出自你之手?”中年文士好奇问道。江源扫了眼大堂上方悬挂着的三幅水墨画,轻轻点头,解释道:“学生家贫,想为来年春闱,筹点路费。”“选你做解元,果真没选错。”中年文士看向水墨画,轻声感慨。一旁的郭知府笑道:“玉郎,这位李大人是你的真老师。这次乡试,广陵郡前三甲的试卷,一众阅考官无法决出谁的文章最好,最终是李大人看了你的文章之后,亲自敲定你为今科解元。”“多谢李大人提携。”江源道谢,彻底明白这个解元是怎么来的了。显而易见。并不存在一众阅考官无法判断谁的文章更好这件事。即便他们无法判断,还有郡守大人呢。再怎么论,也不该是这位巡察使来决定谁是今科解元。之所以是巡察使最终敲定解元人选,显然是广陵郡的郡守和其他官吏,投其所好,进行的一场文雅的'行贿'。这种行贿,可能并不涉及利益,却能够让爱好虚名的文人雅士,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中年文士摇摇头,笑道:“看了你的诗后,本官确定,你实至名归。”“学生并无诗才。”江源道,“这三首诗,学生琢磨了许久,才成初版,后又逐字琢磨,最终确定。”“你谦虚了。”中年文士盯着最中间的一幅‘素山瀑布图’,轻吟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首诗,不像是琢磨出来的,更像是一蹴而就。”“大人高见。”江源只能这样说道。李白作诗,确实很有可能都是脱口而出,正如那句‘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中年文士继续轻吟,“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这两种心境,让你描写的淋漓尽致,天下少有人能及啊。”江源谦虚道:“学生只是写的比较多,总有一两首还算拿得出手。”“如果这只是拿得出手,我们这些老家伙以后可都不敢再写诗作词了。”郭知府笑道。柳主簿、陈县丞、赵典史等人,也都纷纷开口称赞。在场的,基本都是文人,并且还都是文人中的佼佼者,自然知道江源这三首诗意味着什么。每一首,都是上乘佳作,甚至能够流传百世。“这三幅画,都作价几何?”中年文士问道。郭知府看了眼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