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9章 用实际效果说话!(1/2)
另一边,羊城某老旧小区的有线电视光节点机箱旁,几个“追风”小组的工程师正顶着烈日和居民的围观,调试新安装的CMTS(电缆调制解调器终端系统)和第一批Cable Modem用户终端。
“大妈,你家电视信号没受影响吧?”
工程师小王满头大汗地问。
“电视?清楚着呢!”
“就是这‘宽带’……说好的飞快呢?跟我儿子学校的网差不多嘛!”
大妈显然不满意。
“快了快了!”
“我们在调试!”
小王陪着笑,心里却叫苦不迭。
理论速度是快,但现实是骨感的。
线路老化、接头氧化、同轴电缆分支器质量参差不齐……每一个环节都在损耗着那诱人的带宽。
——-
京城,“破壁”小组办公室。
气氛凝重。
张博士放下电话,脸色不太好看。
“怎么样?电信那边松口了吗?”
组员急切地问。
张博摇摇头:
“还是那句话:现有ATM DSLAM运行稳定,投资巨大,短期内没有大规模更换IP DSLAM的计划。”
“我们的成本效益模型他们认可,但‘稳定压倒一切’。”
“顽固!”一个年轻工程师愤愤道,
“IP DSLAM效率高,扩展性好,能平滑演进到VDSL!”
“抱着老古董等死吗?”
“抱怨没用。”张博冷静道,
“换思路!”
“既然整体替换难,那就‘曲线救国’!”
“研究IP DSLAM板卡,能否兼容插入现有的ATM DSLAM机框?”
“或者,在用户密集的新建区域、高端商务区,优先部署IP DSLAM作为‘样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