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李义府任中书侍郎(3/4)
“是不是该加十石?他们的士兵个头虽小,饭量倒不小。”
崔敦礼拿起朱笔改了数字,墨迹在纸上迅速晕开:
“你倒是细心。”
他看着李义府案上堆着的《五礼精义》,封皮都翻卷了:
“听说你年轻时在剑南道做县尉,就爱读这些?”
“不过是混口饭吃的营生。”
李义府笑了笑,指尖划过书页上 “朝会礼仪” 那条,忽然想起十年前在洺州做司功参军时,因替刺史写了篇《贺破突厥表》,才被荐入长安:
“倒是崔公当年在凉州,单骑说服契苾何力归唐,那才是真本事。”
夜色降临时,中书省的灯还亮着。
崔敦礼核对完最后一份《陇右驿路修缮册》,见李义府还在写《请置安西都护府属官疏》,烛火在他脸上投下晃动的影子。
“早些歇着吧,明日还要赴政事堂。”
崔敦礼起身时,腰杆发出轻微的声响。
李义府抬头时,见他鬓角的白发在灯光下格外显眼:
“崔公先走,我把这疏写完就歇。”
他看着崔敦礼的背影消失在回廊尽头,忽然抓起案上的《汉书》,翻到《朱买臣传》那页,指尖在 “拜为太守” 四个字上反复摩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几日后的早朝,李治看着崔敦礼和李义府联名上的《秋防边兵调度疏》,见上面把辽东、西域的驻军换防时间安排得滴水不漏,便在末尾批了个 “可” 字。
内侍正要把疏文拿走,他忽然想起什么:
“让李义府把那篇《宦游赋》抄一份来,朕记得他年轻时写得不错。”
消息传到中书省,李义府正在给儿子写家书,让他把洛阳的宅子修缮一下,好接老母亲来住。
听到传旨,他连忙换了身干净朝服,走到案前铺开洒金笺,提笔时手竟有些抖 那篇赋是他二十岁时写的,里面 “愿秉笔中书,辅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