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讨论九室的定规(1/4)
永徽三年六月,长安的天空犹如被烈火炙烤一般,酷热难耐,就连那白日里的太阳也显得格外毒辣。
太极宫内,唐高宗李治端坐在书桌前,案头上堆积如山的书卷早已被尘埃覆盖。
他随意地翻阅着其中一本,那是一本尘封已久的《隋书》。
李治的手指缓缓翻动着书页,然而他的心思却并未完全集中在这古老的史书中。
突然间,他像是被书中的某段文字触动了一般,猛地合上了册子,发出“啪”的一声脆响。
“去把阎尚书叫来。”李治的声音在空旷的宫殿中回荡,带着一丝急切与果断。
半个时辰后,工部尚书阎立德跨进甘露殿,官服后背洇着汗渍。
六十多岁的人了,手里还攥着把算筹。
"圣人"
他抹了把额头的汗:
"听说要议明堂的事?老臣把这些年攒的图纸都翻出来了。"
李治指了指角落的檀木匣:"里头是隋文帝留下的九室明堂图。
当年他们议了十几年没结果,朕不想再拖。"
阎立德打开匣子,泛黄的图纸展开,上头画着九宫格似的屋子,中央大室标着 "太室" 二字。
"圣人,这图尺寸不对。"
阎立德用算筹敲着图纸:
"按《周礼》,太室该是十二丈见方,对应十二个月。现在这图才十丈,四旁的屋子也窄,办大典转不开身。"
他从袖袋里掏出张新画的图:
"老臣算了三宿,改成太室十二丈,四室各九丈,重廊再拓宽三尺,保证敞亮。"
"基高呢?"
李治盯着图纸问。
"三层,每层八尺一寸。"
阎立德比划着,"取《周易》里 ' 九' 这个阳数。
阶数三十六,工匠好算也好造,每阶宽一尺二寸,走起来稳当。"
事情没这么容易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