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都市言情> 大唐:实习生穿越竟成临川公主!> 第339章 黜臣封王征西域(1/4)

第339章 黜臣封王征西域(1/4)

    贞观二十一年十月癸丑日,太极殿丹墀下的青铜龟鹤香炉腾起袅袅青烟,却压不住殿内凝滞的气氛。



    唐太宗李世民将奏疏重重拍在龙案上,玉制镇纸硌得竹简发出刺耳声响。



    “褚遂良身为中书令,却屡违朕意!”



    他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里回荡,满朝文武纷纷低头,连呼吸都放轻了几分。



    彼时大唐虽表面盛世太平,实则暗流涌动。



    西域薛延陀部蠢蠢欲动,东北高句丽拒不朝贡,国内漕运改道引发江南士族不满,关中地区又逢小旱。



    褚遂良在御前会议上多次与太宗意见相左。



    在对薛延陀的策略上,他主张



    “以和亲羁縻,休养生息为上”



    而太宗认为 “夷狄畏威而不怀德,当以战止战”



    江南漕运改制时,他力谏 “民力已疲,宜暂缓征调”,与急于打通南北商路的决策层背道而驰。



    这些分歧在日积月累中,逐渐让君臣之间生出嫌隙。



    更关键的是,贞观后期的朝堂权力格局发生微妙变化。



    褚遂良出身江南望族,却因才学受太宗赏识,短短数年便从起居郎升至中书令,成为制衡关陇集团的重要力量。



    他与长孙无忌关系密切,在修订《氏族志》时,又大力打压旧士族势力,引起多方忌惮。



    太宗深谙平衡之道,为避免某一派系独大,或许早有敲打之意。



    就在罢官前几日,发生了一件关键之事。



    有官员弹劾褚遂良举荐的桂州都督李弘节在任上贪污受贿,经查证属实。



    虽有人为褚遂良辩解 “用人失察,非其本心”,但在太宗看来,这无疑是其执政失误的实证。



    加之此时褚遂良又上书反对远征高句丽,彻底触怒了决心开疆拓土的太宗。



    于是,十月癸丑日,一道诏令,免去褚遂良中书令之职,让他暂回私邸思过。



    朝中官员私下议论纷纷,有人说这是太宗为平衡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