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其他类型> 小族长的奋斗> 第37章 钦差(上)(3/5)

第37章 钦差(上)(3/5)

啊!还别说,子兴这小子真的是慧眼识珠,找到了个宝啊,难怪他不仅收了你为弟子,还连女儿都嫁给你了呢。啧啧啧!”



    张恪赶紧谦逊一番,陈庆之看着他,大感欣慰。这么年轻,便有这么高的政治觉悟,而且性子沉稳,说话做事还不毛躁,当真是难能可贵。满朝文武,聪明的人多了去了,但那种所谓的聪明人,往往在做实事时,却难堪大任。这里面原因复杂,涉及到为官者的智慧、格局、心性、大局观、沟通能力、整体思维等等。陈庆之这么多年来,毕竟看得多了,一件事情能不能办成,能办到什么样子,并不好说。但一个人到底是在夸夸其谈,还是真的有在用心思考,还是能看出来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而就张恪来说,他其实哪有什么平叛的经验的?之所以关注这件事情,并认真的考虑过,最主要的原因,老实说不就是周薇和老师此时此刻正在西南吗?而且他奉旨回京,本来也正是因为此事的。所以,对于西南地区,他一直都在保持着关注。虽然他确实是没有平叛这方面的经验,但这并不妨碍他对这件事情的深度思考。为官为上者,并不需要事事都懂,但要懂得抓住根本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解题的思路。



    在另一个时空,曾文正公便提出过其为人做官的十六字箴言: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这意思就是:面对问题时要主动出击,而不是选择逃避,无论是机遇或是危机,都应坦然面对并积极的想办法去解决;不要对未来之事提前和过度焦虑,幻想和悲观只能干扰自己,别无用处,所以要更专注于当下,解决眼前的问题;做事情要全神贯注,不为杂事分心,不要瞻前顾后,失了自己的做事节奏及应有的判断;对于已经过去了的事情,无论对错,都不要过于沉湎和纠结,而是应当着眼于现在及未来。



    这是曾国藩总结出的应用于军政管理和个人修养的重要心法,无论何时都具有极为现实的指导意义。在避免精神内耗,破除对现状的迷茫和不满,积极调动起自己的正能量等方面极具正面意义。陈庆之自然是能够看得出来,张恪的自信沉稳并不是在虚张声势,其所思所虑也绝非无的放矢。所以,陈庆之最终还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