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其他类型> 日常养生常识> 第30章 夏天如何预防热射病?(1/7)

第30章 夏天如何预防热射病?(1/7)

    盛夏七月,烈日当头,蝉鸣阵阵。小区里的张大爷像往常一样,清晨六点就拎着他的小马扎出门了。这位七十八岁的退休教师有个雷打不动的习惯——每天上午在小区花园的梧桐树下与几位老友下象棋。那天天气预报显示最高气温将达到39℃,但张大爷不以为然:"我们小时候哪有空调,不也这么过来了?"



    中午十一点半,张大爷的女儿打电话提醒父亲回家吃饭,却发现老人说话含糊不清,棋友说他已经连续输了三盘,这在他这个"小区棋王"身上极为罕见。女儿匆忙下楼,发现父亲面色潮红却不出汗,神志恍惚,立即拨打了120。送医后确诊为"热射病",在ICU住了三天才脱离危险。



    这个真实案例并非孤例。每年夏季,像张大爷这样的例子在全国各地医院急诊科屡见不鲜。热射病这个听起来有些专业的医学名词,实际上离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并不遥远,尤其是在全球气候变暖、极端高温天气频发的今天。



    一、热射病:盛夏时节的"隐形杀手"



    热射病究竟是什么?简单来说,它是由于人体在高温环境下产热与散热失衡,导致核心体温迅速升高(通常超过40℃),进而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严重中暑现象。如果把普通中暑比作身体的"高温警告",那么热射病就是"系统崩溃"的危急状态。



    从医学角度看,热射病可分为两种类型:经典型和劳力型。经典型热射病主要发生在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等对高温适应能力较差的人群中,通常是由于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而逐渐发展;而劳力型热射病则多见于高温环境下进行剧烈运动的年轻人,如军训的学生、户外作业的工人等。



    热射病的危险在于它的隐蔽性和快速恶化性。初期症状可能与普通中暑相似——头晕、恶心、乏力,但很快就会进展为意识模糊、抽搐甚至昏迷。更可怕的是,它能在短时间内对大脑、心脏、肾脏等多个重要器官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死亡率可高达50%以上。



    为什么现代社会中,空调普及的今天,热射病反而成为公共卫生问题?这与当代人的生活方式变化密切相关。一方面,长期在空调环境中生活工作的人群,对高温的耐受能力明显下降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