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历史军事> 二周目阿斗,开局给刘备念出师表> 第372章 撕破脸,曹操攻打成都(1/4)

第372章 撕破脸,曹操攻打成都(1/4)

    “吾儿刘循,展信如晤:



    自与曹丞相相遇,方知世间有如此明主。



    公礼贤下士,仁德广布,待吾亲厚有加,饮食起居皆备极周全,更言必称贤弟,使吾感怀不已。



    此番入蜀,实乃为苍生谋太平,为益州寻明路,绝非兵戎相犯。



    然天有不测,吾忽染急症,医嘱需静居调养,暂难与汝相见。



    公怜吾思子心切,特允吾修书传信,并许以我父子公卿之尊——若成都归附,成都诸将可封列侯,领重职,吾亦得享尊荣,共享太平。



    此等恩典,千载难逢。



    益州百姓累年征战,苦不堪言。



    今曹丞相携王师而来,若能顺天应命,开城相迎,则刀兵可止,黎民得安,吾父子亦能光宗耀祖。望汝勿存疑虑,速开城门,以迎王师,以全大义。切切!”



    笔迹是父亲的笔迹。



    这没错。



    倘无周不疑的揣测,刘循也就信了。



    可细品信中遣词酌句,却与父亲平日习惯有所不同。



    譬如,为与张鲁相别,父亲但凡书信,很少称“益州”,乃多言“东川”与“西川”。



    而此信却言“益州”。



    刘循又反复读了数遍,愈觉蹊跷。



    命人拿父亲手书,一笔一划对照。



    坦率而言。



    这与父亲的手书极为相似。



    若不细看,断无辨端倪。



    然而逐字逐句比较,问题就出来了。



    有的字,一模一样。



    看不出任何区别。



    有的字则形貌大小相似,内部笔画位置却有所不同。



    这意味着,有的字可以临摹,照猫画虎,自然写得很像。



    有的字则只能凭借笔势揣测,能得其形,却难摹其神。



    刘循越查越觉得可怕。



    刘循越查越觉得痛心。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