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鄱阳湖大战(二)(3/4)
连连点头,赞叹道:“英雄所见略同啊!刘先生所言极是,本王心中所想正是如此!看来此番我们定能效仿古人,一举破敌!”
众人皆是饱读诗书、精通历史之人,对于过往发生过的种种战役自然也是耳熟能详。
当张无忌如此这般地一番解释之后,在场所有人犹如醍醐灌顶一般,瞬间便恍然大悟了。
然而,尽管此刻众人已然明白了其中缘由,但心中却仍旧存有一丝疑惑:既然前人已经有了赤壁之战那样惨痛的教训作为先例,为何这陈友谅竟然还会犯下同样的错误呢?
当年曹操正是因为采用了铁索连环之计,将所有大小战船连接在了一起,结果被孙刘联军一把大火烧得丢盔弃甲、狼狈逃窜。
难道说,这陈友谅就真的如此自信满满,认为自己不会重蹈曹操的覆辙不成?亦或者,他还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妙计,可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火攻威胁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一时间,各种猜测和疑问涌上了人们的心头,使得整个场面陷入了一片沉寂之中。
面对众人的疑惑,刘伯温轻摇羽扇,目光深邃,仿佛能穿透夜色,直视遥远的鄱阳湖面。
“诸位,陈友谅此人,虽勇猛有余,然智谋不足,此乃其致命之弱点。他之所以敢效仿曹操,采用铁索连舟之策,无非是想借此稳固战船,增强水军的整体作战能力,以对抗我军的小船灵活之优势。然而,他却忽略了至关重要的一点——天时地利。”
“何为天时?如今虽是初夏,但鄱阳湖区域风向多变,一旦东风骤起,便是我军实施火攻的最佳时机。至于地利,鄱阳湖水域宽广,湖面开阔,正利于火势蔓延,此乃自然之助力也。”
刘伯温缓缓道来,每一句话都如同重锤,敲击在众人心上,让他们对即将到来的战役充满了信心。
“至于陈友谅是否有所准备,以在下之见,他或许意识到了火攻的可能性,但一来过于自信于自己的水军实力,二来可能低估了我军的智谋与决心。再者,即便他有所防范,也未必能面面俱到。毕竟,火攻之计,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