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历史军事> 山水行记> 第59章 元宵三五,不如初一(1/3)

第59章 元宵三五,不如初一(1/3)

    过了正月初一,转眼之间就到了正月十五。杨夫人实在是架不住手下两位婢女知琴知画的软磨硬泡了,决定今天要好好过一下元宵节。



    知琴知画毕竟年纪尚轻,一听说元宵节要好好过一下,一大早就开始梳妆打扮起来。



    知琴拿出了杨夫人赏赐的白绫袄和蓝缎裙,外套赭色遍地金比甲。知画也不落后,同样也穿上了杨夫人赏赐的绿绫袄和娇绿缎裙,外套沉香色遍地金比甲。



    这两位姑娘平时难得有机会这样打扮,看今天是元宵节,才不免心生了爱美之心。



    杨夫人看到两位姑娘今天穿得如此艳丽,心中欣喜,远远微笑。



    吃过早饭,杨夫人想起了南宋女词人朱淑真的一首词,叫《忆秦娥》,就是写元宵佳节的,而且很是有趣。



    于是,杨夫人来到书房,提笔写了下来:



    弯弯曲。新年新月钩寒玉。钩寒玉。凤鞋儿小,翠眉儿蹙。



    闹蛾雪柳添妆束。烛龙火树争驰逐。争驰逐。元宵三五,不如初六。



    这首词是少女时代的朱淑真所写,既天真又可爱,明明才初六,还未到正月十五,朱淑真就不开心了,翠眉紧蹙。



    为什么呢?因为别人都出去看正月灯会了。既然如此,那么我也出去吧!外边真是热闹,烛龙火树不夜天,就是正月十五都不如今天的初六热闹!



    这首词,表面上是写还是少女的朱淑真,在初六这天的心情变化。实际上,另有隐情。



    因为两宋时期,还未出阁的少女平时是很少随意出门的,只有在特定的节日,才可以特定的名义上街随意走动。



    而少女时代的朱淑真,似乎是在初六日遇到了一个心爱的男子,所以才会写下“元宵三五,不如初六”的句子。



    杨夫人乃杨涟义女,饱读诗书,怎会不知少女朱淑真的心思?



    杨夫人写完朱淑真的《忆秦娥》后,反复拿起来看了多遍,似乎觉得哪里不是很满意。于是又提笔重新把这首词写了一遍:



    弯弯曲。新年新月钩寒玉。钩寒玉。凤鞋儿小,翠眉儿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