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三章 沿河市场(2/3)
第一次农产品大改变,如果我们能找到产量更好的农作物,比如亩产几千斤,甚至上万斤的粮食,我们还会有粮食问题吗?我们还会担心百姓过冬难吗?”御书房内一片安静,好一会儿,刘文静道:“如果流求岛的木棉可以用来纺织,倒是可以在流求岛建县,用来纺线织布,这样一来布匹的产量大增,确实是一件好事。”萧夏点点头,“棉布的保暖要比麻布好得多,哪怕是细麻也不能和棉布相比,另外,流求还可以大量种甘蔗,成为糖料来源地。还有就是棉的需求量很大,我们不能只考虑洛阳,木棉都运到洛阳来,京城百姓是不缺棉了,那别的地方呢?大隋四千万人,每人做一件棉衣,就要八千万斤棉,现在这点棉产量根本不够,所以开发流求,每年至少能提供两千万斤木棉,占到所需木棉的两成了。”房玄龄道:“陛下最好能先从别处搞一些劳力,进行先期开发,砍伐树木,平整土地,建设城池和港口,同时驻扎军队,把这些都做好,再迁徙百姓过去就容易多了。”这个问题萧夏当然想到了,萧夏最初考虑是从天竺搞人,但李家不争气,没有把潘地亚王朝征服。“朕决定从新罗、百济以及倭国那边招募青壮劳力,这件事朕已经交给水师和建安郡那边官府了,估计明天开春,第一批劳力就上岛了,最迟后年,第一个县城必须出现。”说到这里,萧夏笑道:“各位,流求大岛那边只是先期建设,我们明年要关注西方,我们对西突厥的战争。”这时,外面钟塔上的大钟敲响了,“咚!咚!咚!”午时到了。午休时间,官员们也纷纷出了皇城,来逛沿河市场。沿河市场并不是刚刚才出现,三年前就有了,主要是方便江南的商人,虽然对固定商铺有一定的冲击,却深受普通百姓欢迎。市场最大的特点就是船为仓库,商人直接摆摊,这里没有固定摊位,各郡官府也会组织船队来洛阳和长安卖土特产。这就有点像后世的展销会,出售各种各样的特色产品。一辆大车内,太子杨俶带着两个妹妹,杨君君和杨倩儿也来逛市场了。他们不能下大车,周围有女侍卫严密保护,人流太多,马车当然挤不进去,两位公主各拿一支千里眼,搁在在窗口上眺望,寻找她们感兴趣的物品。太子杨俶则坐在另一边窗边小桌前,写他的调查报告,这是弘文馆布置的功课,写一份洛阳市场调查。杨倩儿忽然惊喜喊道:“君君,你快看那一家,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