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二章 传胪(2)(1/3)
夜,无声到来。大兴殿灯火通明。楚凌倚着软垫,斜躺在罗汉床上,手中是一份考卷,尽管他已御览过很多次,但如今仍在看。而在一旁的小桌,还摆放有几份。要定状元郎、榜眼郎、探花郎了。可是现在的情况,是这几份考卷所写,都是不分上下的存在!!殿试没有召开前,楚凌也曾有过担心,基于科贡选拔之上,又设一道考试,且是以策论的方式,对参加殿试的新科贡士进行选拔,万一结果太差强人意怎么办?凡事都要想到好坏两面。一个能推出来的都没有,这是楚凌想到的最坏结果。不过,随着数十份考卷脱颖而出,楚凌就知一点,他所谋的殿试新制,能够立得住跟脚了。这些考卷所写,是楚凌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概述,即写这些考卷的新科贡士,是处在不同出身,不同环境,不同经历下,将他们所知所见所闻,通过治国策这一考题,以各自的角度指出大虞现有的一些积弊与问题,并对此提出了有见解的解决办法。甚至有些见解啊,是与楚凌想做的不谋而合!!尽管楚凌对这些人了解不多,但因为他们所写策论,已让楚凌想好了他们的去处,如果在后续的仕途中,他们能经受住一次次考验与挑战,那么他们的仕途之路,会按着楚凌所铺设的一路向上。这就是天子门生的优势!“陛下,金山驸马来了。”在楚凌思索着,究竟该怎样定三鼎甲之际,李忠低垂着脑袋走进殿,行至御前,毕恭毕敬的作揖行礼道。“宣。”楚凌言简意赅道。李忠低首退出殿,不多时,穿着官袍的尹玉,低首走进殿内。“臣…尹玉,拜见陛下!”身材高大的尹玉,抬手朝天子作揖行礼。“传胪大典筹备的怎样了?”楚凌放下考卷,向前探探身,看向尹玉道。“禀陛下,皆已安排妥当。”尹玉语速平缓道:“此次大典所需一应礼仪流程,还有对应的人,皆按陛下的旨意反复明确。”“臣有信心,办好这场大典!”“你应该清楚,这场大典对于社稷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吧?”楚凌伸手端起茶盏,打量着尹玉道。“臣清楚!”尹玉作揖道:“陛下为社稷虑,故而在科贡选拔之上,增设殿试,以完善中枢抡才之制,但是这件事,朝野间对此有异者众多。”“臣虽不知他们是基于何等心思才这样的,但臣却知一点,中枢抡才取士,乃是国之根本所在,传胪大典的顺利召开,就是向全天下明确一点,陛下,中枢,对此是极其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