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历史军事> 复山河> 第三十四章、京城居大不易(2/3)

第三十四章、京城居大不易(2/3)

样不能少。在京中任职的时候,家丁的价值还不明显。一旦进入地方任职,这些人就是他安身立命的根本。看似养的是家丁,实际上都是当做亲兵培养的。如果需要的话,这些人也可以随时变成基层军官。作为一名正五品的官员,家里肯定不能全是一群大老粗,仆人、丫鬟、婆子总是要有的,厨子、马夫、花匠也是不能少的。粗略估算一下,这些人员配齐之后,不会低于十五人。加上宅院维修,李牧本人的饮食起居,会客必备的茶水点心,后宅这摊子每月开销不会低于一百两。幸好战马开销,挂了衙门的公账,不然支出还会更高。算上官场上的人情往来,他这种有上进心武将,每年支出不低于四千两。文官们的日常支出要略低一些,但想要日子过得舒服,支出也不会低于两千两。倘若在清水衙门任职,就指着俸禄过日子,为了节省开销,一般都不会聘请师爷,家中的仆役也必须削减。不算账不知道,一算吓一跳。现在李牧真体会到了,什么是京城居大不易!正五品的官员如此,那么上面的公候府邸开销只会更大。家中有人身居要职还好,一旦脱离了权力中心,收入就会迅速锐减。家底厚实的,还能够靠产业支撑。不过随着人走茶凉,隐晦的特权逐渐消失,家中的产业收入也会慢慢下降。如果不能及时做出调整,削减不必要的开销,很容易陷入演吃卯粮的困境中。……“千户大人,司礼监发布公告,要出售犯官家产。光田地就有两百八十万亩,京中都沸腾了。您要是感兴趣的话,也可以去看看,据说里面还有汉中那边的土地!”看着激动的严书吏,李牧完全不知道他激动个啥劲儿。就算阉党发卖的产业再多,也不是一名书吏能够惦记的。短暂的停顿之后,李牧顺利意识到不对劲。阉党这不是在发卖产业,而是在掘犯官们东山再起的根。犯官的家产,除了少量在京师外,大都分布在全国各地。以宦官们的名声,跑到清流大本营去圈地,那是妥妥的送人头。留在国库之中,万一其中某个幸运儿翻了案,产业还要发还回去。干脆利用朝廷缺钱的契机,先把产业给发卖出去。能够吃下这些产业收入,不是王公贵族,也是地方乡绅。利益面前,再好的交情都要靠边站。朝廷只要愿意打折卖,那就不愁没人接盘。交易一旦达成,清流党内部就分化了。原本同情犯官们的清流党人,在获得实质性的好处后,立场必然发生变化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