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历史军事>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第379章:分权(1/6)

第379章:分权(1/6)

    皇城官署。

    说是长孙无忌,房玄龄,魏征审查褚遂良十日,其实根本不用这么麻烦。

    苏亶既然敢把这件事拿到朝会上去说,自然是人证物证齐全。

    这边只需要简单一查,事情就能水落石出。

    褚遂良确实是压价强买别人的豪宅。

    那李世民为什么还要给十天的时间呢。

    所谓律法,是上面人对下面人的约束。

    如果是在后世,证据确凿的情况下,自然是没有多大的作用。

    但这是王朝时代。

    律法再大,那也是皇帝手中的工具。

    即便是犯了再打的错误,譬如李承乾都起兵造反,甚至都起兵打潼关了,只要李世民不计较,那就等于没事。

    从某些方面来说,李世民对于褚遂良,也是有感情的。

    这里面还涉及到褚遂良的父亲。

    隋末乱世中,褚遂良随父褚亮归附李唐,初以文职身份在秦王幕府中崭露头角。

    彼时的李世民正值南征北战、网罗人才的关键时期,对这位博涉文史,工于隶楷的青年才俊早已留意。

    武德九年,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登基伊始便提拔褚遂良为起居郎,赋予其“掌录天子起居法度“的重任。

    这一任命看似寻常,实则蕴含着帝王对臣子的特殊信任,起居郎需如实记录君主言行,稍有不慎便可能触怒天威。

    但李世民却对褚遂良坦言:“卿若不记,天下人亦记之“,这种对直言敢谏者的包容,成为两人情感奠基的第一块基石。

    站在李承乾的角度上去看,褚遂良一直支持魏王夺嫡,自然是反派。

    但这是立场跟站位的事情,本身褚遂良是有能力的。

    他曾上疏劝谏李世民‘节畋猎、轻徭赋’,直言‘人力有尽,地力有穷,陛下虽欲崇饰宫宇,犹宜量事而为之。’

    这种不避锋芒的谏言风格,非但未触怒李世民,反而让李世民发出褚遂良鲠直,有大臣之风的赞叹。

    君臣之间的默契,至此已超越了简单的雇佣关系,升华为对治国理念的共识。

    除了政治上的合作,李世民与褚遂良在艺术领域的共鸣,进一步拉近了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