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历史军事>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第169章:这跟抢钱有什么区别(2/7)

第169章:这跟抢钱有什么区别(2/7)

没结束,孤带李学士看看一个新的东西。”

    “杨家令,前边带路。”

    太子家令杨启帆躬身道:“是,殿下。”

    李承乾在进行造纸的同时,就已经开始对工业的初步化准备了。

    后世的很多技术,其实在掌控一定知识的情况下,并不需要后世的设备,就能仿制出来。

    其中比较明显,对于现在的大唐来说也是最为使用的,便就是水泥了。

    关中地区不缺石灰石跟黏土,铁矿石将作监也不缺少,水泥的原料自然就齐全了。

    李淳风跟着太子来到另一处院落里。

    这里人数不多,大约也就数十人。

    映入眼帘的三座窑炉,不过却跟寻常的窑炉有些不同。

    这是经过了李承乾的指导跟改良,对窑炉的通风口、燃烧室进行改进。

    增加了通风口的数量和大小,使燃料能够更充分地燃烧,从而达到更高的温度。

    所用的石炭,也是经过水洗煤工艺,去除部分表面的杂质和硫铁矿等含硫物质后,再进行使用。

    虽然不能不能完全去除硫分,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硫含量。

    每个窑炉前,都有两个吏员,在进行观察跟记录。

    “这是已经烧纸好的水泥,暂时来说,第九号水泥的效果更好。”

    李承乾对水泥配方印象比较模糊,虽然他有前世的记忆,但记忆里并没有具体的配方比例,毕竟很少人会去关注这些。

    所以只能通过不断测试的方式,去进行研制。

    在面前的,有十多块大木板,木板上便是已经做好的水泥样本。

    李承乾接过太子家令杨启帆递过来的木槌。

    在一块块水泥样本上敲打起来。

    大多数的水泥样本,基本上一敲就碎,这显然是不合格的。

    也有坚持了好几下的。

    最好用的还是九号,连敲十几下,才有微微的裂缝。

    “还不够,按照九号水泥的配方,进行细微的调整,研制出更好耐用的水泥。”

    “是,殿下。”

    李淳风有些的好奇问道:“殿下烧纸这水泥,不知是准备用在哪里。”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