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冯氏新政(下)(2/4)
民种地。
因为修筑坞堡是普遍现象,坞堡主人及其庇护的人口基数巨大,外侵民族若是打算抢一把就走,那就犯不着啃坞堡这种难啃骨头,在坞堡耗费战力、时间,不如去抢容易攻打的对象;
外侵民族若是有长远打算,准备建国立统,那更不该针对坞堡,对他们过度使用武力。
因为,他们是社会中间阶层,对组成国家、发展经济很重要。
这种坞堡治理体系,被称为“宗主督护制”。
宗主督护制对鲜卑统治者来说,有点像刺猬:想咬它一口,却无从下嘴;若彻底整死它,费事且无肉。
游牧民族进入中原,本来就是采用民族分治政策,即胡人有胡人地盘,汉人有汉人地盘。
胡人对汉人的统治,主要体现在征收土地税。
但土地掌握在乡村坞堡主人手上,少报、瞒报土地数量那是家常便饭。
胡人治理体系,很长时间都无法从土地上获得巨额利益。
北魏立国时间既久后,也和历史上各朝各代一样,面临着一个严重问题:土地兼并严重,国家税收递减,社会到处都有动乱种子。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冯太后推行三长制的同时,也让孙儿皇帝发出诏书,集思广益,征求解决土地难题的国策。
这时,一个名叫李安世的臣子上奏提出了“均田策”。
均田策的主要内容是:
1.利用三长制的架构和官吏,开展清理坞堡地主土地。
具体办法是:坞堡地主的实控土地,有前朝契书的,承认其所有权,换发新朝地契;拿不出地契的土地,一律收归朝廷。
朝廷将收回的无主土地,分为露田、桑田、麻田、宅田,按照一定标准分给农户。
农人年满15岁,不分男女都可授予露田。丁男40亩、丁女20亩;
传统种麻的地方,另分麻田男10亩/女5亩。
种桑养蚕区域,按20亩桑田/男丁另外授予桑田。
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