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容错还是纵恶(2/3)
但刘濬参与谋害皇帝这样大逆不道事件中,皇帝却不杀他,也不对他削爵、免职,只是让他名义上离开京城,当作惩罚。
对皇子如此宽容的,除了刘义隆,也没谁了。
连潘淑妃都觉得不可思议。
这也是刘义隆严令封锁太子等人谋逆消息的原因——他不想因这事闹得满城风雨、鸡飞狗跳。
但是,不杀皇子是一回事,储君之位是另一码事。
刘义隆也在考虑要不要剥夺刘劭的储君身份,另立太子。
他首先想找来商量这件大事的人,不是首宰徐湛之,也不是次宰江湛,而是前女婿、吏部侍郎王僧绰。
王僧绰只不过是吏部侍郎,级别差了点。
刘义隆于是下旨,升王僧绰为侍中。
侍中是皇帝身边谋臣,级别、地位都在各部首脑之上,相当于过去的副丞相。
王僧绰接到皇帝诏书,有些意外。他找堂兄王微合计合计。
琅琊王家发展到如今,经历过不少挫折,家训中加了一条“内敛外和”。
王微看了诏书,对王僧绰说:“僧绰,你身为驸马都尉,公主新逝不久,皇上此时给你晋官,你若接受,就有些过了。”
王僧绰深以为然。
他进宫觐见皇上,一面上表谢恩,一面请辞朝廷职务,恳求皇上将自己外放广州刺史或吴郡太守。
但皇帝严词拒绝了他。
刘义隆让太监、侍卫、宫女全部退下,对王僧绰道:“外放之事,毋再提起。朕问你:太子失德犯禁,如果说他不配将来君临天下,那爱卿你看哪位皇子德才堪为储君?”
王僧绰躬身行礼道:“回皇上,立储这等事,应由陛下一言以决,无须与臣子商量;如果皇上有了废太子之心,则应速废速立,不可犹豫;若皇上暂时拿不定主意,那就一切如常。太子尊严不容冒犯。皇上,北主拓跋焘、北太子拓跋晃、新君拓跋余的教训犹在眼前啊!”
刘义隆叹道:“你的话很对。太子找巫师入宫诅咒朕早死,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