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清洗(2/4)
,也不允许任何人进刘义隆船舱。
傅亮自知无法得到这位即将就位的新皇帝的原谅、认可,深知前途堪忧,赋诗叹道:“…东隅诚已谢,西景誓不留,性命安可图?”
傅亮之前要求徐羡之不要杀刘义符、刘义真,徐羡之不听。此刻感觉自己与徐羡之绑在一起,恐怕时日不多,悔恨不已。
傅亮在这里担忧,京城中的徐羡之、谢晦也想到了这层。
他们二人商议后,想出了一个制衡刘义隆的办法:刘义隆到建邺即皇帝位,荆州刺史位置出缺。徐羡之以朝廷名义,任命谢晦代理荆州刺史,都督荆、襄等七州诸军事。并把建邺城里的精兵旧将,包括精骑兵,全部带走。临走前,装备都换成最顶级的配置。
徐羡之、谢晦的想法是:到时谢晦盘踞长江上游,盟友檀道济据广陵。精兵强将在手,徐羡之、傅亮把持着朝政,皇帝刘义隆想与他们反目,也得事先掂量再三。
刘义隆与傅亮的船队抵达京城建邺后,朝廷大小官员赶赴江边叩拜迎接。
刘义隆首先祭拜老爹刘裕,然后按照应有仪式隆重登基。
谢晦离开京城,心里松了一口气。
他到江陵后,成心向皇帝靠拢,于是用心巴结王华。
王弘不消说,早就通过弟弟王昙首与皇帝达成默契。
檀道济也通过渠道向皇帝表了忠诚。
刘义隆与长史王昙首密议后,宣布大赦天下的同时,将谢晦的代荆州刺史转正,进号卫将军;
徐羡之进位司徒,继续担任录尚书事,加任扬州刺史;
王弘进位司空,中书监;
南兖州刺史檀道济由镇北将军进位征北将军。
傅亮升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
朝廷政务与刑民诉讼依旧交徐羡之、傅亮打理。
表面上,整个朝廷一团和气。
事实上,博弈刚刚开始。
徐羡之提出让到彦之出任雍州刺史。
这表面是提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