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大智若愚(2/4)
/p>
不过还没来得及改善当地百姓对朝廷的仇敌印象。
就在魏国18万大军攻进了汉中后,蜀国10.2万军队中,西、南两地的军队1.4万人也没参加对魏军战斗。
因为只要他们一走,当地人必定趁机起义,攻占郡县衙门,杀死朝廷官员。
这几乎是不用怀疑的判断。
诸葛亮死后至蜀国灭国这30年里,是蜀国人民战乱最少、相对幸福的30年。
韦西风对刘禅“大智”的判断,并不是仅仅基于以上情况,而主要是基于刘禅的投降。
刘禅自己出城向邓艾投降,并写信给姜维、等人,命令他们投降时,真实局势是:
邓艾率大约三万精兵,绕开剑门关,走阴平小路,历经千难万险到达江由。只剩一万人左右。
之后,邓艾降江由,克涪城、绵竹,直抵雒城,离首都(成都)不到100里。
刘禅召集朝臣,稍微讨论了一下,决定投降。
他命令张飞之子、邓芝之子二人,捧着玉玺、降表,去雒城向邓艾投降。
邓艾十分高兴,表示接受投降,答应向朝廷为刘禅请功。
刘禅得到邓艾答复,便写下亲笔信,派人送往雒城、南中、江州、永安、剑阁、汉中等地,要求将士们向魏军投降。
其实此时,钟会的十几万大军被姜维堵在剑门关外,要想入关进入益州,代价一定巨大。
邓艾进入益州的军队只有一万左右。
益州区域,手中有兵、主张死战到底的将军有不少:江州刺史诸葛瞻、刘安南将军霍弋、北地王刘谌…
刘禅如果振臂高呼,天子为社稷而战,邓艾十之八九要玩完。
钟会要破剑门关,再破成都,军队至少损失10万。
那样一来,刘禅一定青史留美名。
韦西风对刘禅的高度敬仰、佩服,正是在这里。
历史上,无数沽名钓誉者,为了自己个人青史留名,拉千万百姓陪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