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玄幻魔法> 幸好遇见神> 第151章 门道(2/4)

第151章 门道(2/4)

许多大竹筒,悬挂于街口、菜市场、交通要道等处。



    大竹筒上方开一条缝,可以塞进竹简。



    竹简被塞进去后,只有开锁才能取出。



    这个原理与后世的邮筒、检举箱是一模一样的。



    最开始时,赵广汉张贴通告,说明大竹筒的作用是接收“告缗简”。



    说到告缗,就必须提到算缗。



    这是武帝时代,孔仅、东郭咸阳、桑弘羊三人执行的“盐铁酒专营”政策的配套措施。



    算缗就是财产税。



    它由政府向商人、手工业者、高利贷者、车船拥有人征收。



    商业税率是“二千一算”。



    “二千”就是2000枚铜板(五铢钱)的意思。“一算”是120枚铜板。



    缗,是穿起铜钱的丝绳。一缗是一贯钱,即1000铜板。



    “二千一算”就是说,做生意赚取两贯钱,得缴税120铜板。



    这是对商人的规定。对手工业、高利贷、车船使用也规定了不同税率。



    “告缗”则是针对偷税者的。



    武帝时,“告缗令”规定:政府保护告缗者。告发属实,罚没被告发者所有财产,从中拿出一半奖励告发者。被告发者还得戍边一年。



    赵广汉在大街小巷安装的大竹筒,最初就是用来接收“告缗简”的。



    后来,赵广汉发现,竹筒里也有告发小偷的、检举隔壁老王的、提供官员贪污线索的…



    于是,赵广汉推而广之,凡是检举揭发书,都可以放进大竹筒。



    他安排一帮人专门搜集检举书,分门别类后交京辅都尉处理。



    这帮人的头目就是杜健。



    后来,大竹筒里的情报越来越多,越来越杂。



    赵广汉经过思考,在自己的衙署装修了一间特别办公室,由杜健负责,带着一帮人处理竹筒文书。



    为了提醒其他人不要擅闯此屋,就把大门油成红色。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