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5章 研农司(3/5)
父王,为何要亲自去看几亩稻田?派个使者查验不就行了?”
熊章抚须微笑:“太子,你可知一国之本在何处?”
太子恒不假思索:“在与君明臣贤。”
熊章闻言摇头,然后指向远处弯腰收割的农人:“自夏商周以来,君明臣贤的情况寥寥无几,在寡人看来,国之根本在农,无农不稳,无商不富,军无粮不战,国无粮不存,此番带你南下,正是要你明白这个道理。”
船行两日,转入涢水,江夏郡轮廓渐显,郡守早已率众在码头恭迎,熊章未多停留,径直命许巍带路前往实验田。
秋日的阳光洒在广袤的田野上,千亩稻田宛如金色的海洋,随风起伏,田边已搭建起临时高台。
许巍引楚王熊章等众人来到两块相邻的田边说道:“左边为'楚禾一号',右边为传统稻种,同耕同种,同水同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熊章看着左右两边的稻田情况,其中差异果真一目了然,改良稻田稻秆粗壮,稻穗密集饱满,沉甸甸地压弯了腰;而传统稻田则显得稀疏许多,穗头也小了一圈。
熊章踏入田中,亲手掐下一穗,剥开谷壳,米粒晶莹剔透,他放入口中咀嚼,甘甜的味道在舌尖蔓延。
“好啊!”熊章朗声赞道:“许卿如何做到的?”
许巍恭敬答道:“臣等遍访楚越之地和百濮之地,选取穗大粒饱的野生稻与本地良种反复杂交,历经七代选育,方得此稻。
其根系发达,能深入土层吸取养分;茎秆坚韧,可抗风雨;更妙的是,它比传统稻早熟五日,能避开秋末的寒露。”
一旁的郡守也补充道:“王上,今岁江夏先旱后涝,传统稻减产近三成,而'楚禾一号'却仍保持增产。”
熊章听罢,仰天大笑道:“天佑大楚!”笑声在田野间回荡,惊起一群麻雀。
太子恒蹲下身,学着父亲的样子剥开谷粒,却不知该如何判断优劣。
许巍见状,耐心解释:“太子请看,这改良稻谷壳薄,出米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