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历史军事> 震惊:我成为了春秋时代的扛把子> 第409章 新兴贵族的未来 中(3/4)

第409章 新兴贵族的未来 中(3/4)

里的孩子们以及后妃们制作美味的蛋糕。



    于是,他亲自指导宫中的庖厨如何给小麦脱壳,并利用石磨将其磨成细腻的面粉。



    然而,熊章当时并不知道古人尚未掌握给小麦脱壳的技巧。



    与稻谷不同,小麦的外壳较难脱去,因此有些人会选择将未脱壳的小麦与小米一同蒸煮,制成所谓的“麦饭”。



    尽管这种麦饭特别难吃,但却能填饱肚子,但依旧不受国人所喜。



    后来,熊章了解到这一情况,便下令让庖厨们将小麦脱壳和麦粉制作的方法传播出去,同时还包括包子、馒头、面条等各种美食的制作方法。



    这些举措不仅丰富了楚人的饮食文化,也为面粉厂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只是让熊章想不到的是,不到半年的时间就有人已经建立了面粉加工作坊,现在还准备扩建,看来小麦虽然不得国人的喜爱,但面粉的反响还不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令熊章感到最为意外的,莫过于制糖作坊的出现。



    要知道,在这个时代,糖可谓稀罕之物,唯有在那些大贵族府邸内方能得见,就算是小贵族家中那也是难得一见的好东西,至于普通百姓,甚至连听都未曾听闻过。



    这时代的糖主要以饴糖为主,饴糖就是麦芽糖,其主要产地位于北方。



    而楚国的糖则名为柘浆,实际上就是蔗糖。



    早在周宣王时期,甘蔗便已传入中国,且于南方小范围内开始种植,距今已有三百余载岁月。



    然而,熊章却未曾料到,如今连贩卖糖也有了市场需求。



    需知在古代,糖从来都非廉价之物,直至工业时代来临,糖价方才逐渐亲民起来。



    制糖厂的建立与扩张表明,楚国的糖业开始面向广大国民。



    贵族基本都是大地主,他们的土地能够种植各种作物,自然也包括制糖所需的原料,所以大贵族自己所需要的糖都是自产的。想要开制糖作坊赚那些大贵族的钱,简直是异想天开。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