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一路顺风(3/6)
张爱玲初到美国,对前途充满了焦虑,对她来说,与一个有资格进麦克道威尔文艺营的美国文人结婚或许是一条好的出路,不论他年纪多大,在经济上总该比她有办法。
她哪会知道六十五岁的赖雅早已钱、才双尽。
至于赖雅,这人同样认为,与刚有新书在美国出版的年轻中国才女结婚,正好能解决自己的一切问题。
结果张爱玲在美国的写作事业又颇为不顺。
“美国如果有杂志向她约稿,你说她会乐意么?”江弦忽然说。
“应该会吧。”
王安忆想了想说,“文人有傲骨是真的,可我没听过谁会和稿费过不去?”
旅途的最后一站又回到旧金山。
作家们前往斯坦福大学参观。
“美国的大部分作家,都是科班出身,再不济也是大学本科,倒是我们这些国内的作家学历都不高。”江弦说。
他们文讲所的文凭的事,作协还在帮忙和高教部争取,不过这些决定想拿下来很费劲,李清泉现在全部精力都在这件事上。
斯坦福大学盖得像个修道院,里面有一座教堂,教堂的门前是一排铜砖。
“这里每毕业一届学生,就把一方地砖换成铜的,从第一届开始,已经有一百来块儿了。”
离开斯坦福,又去到披露街的一家东风书店,这是北美地区最大的中文书店之一。
江弦进去逛了逛,还在书架上看到了自己的,他在国内发表的《棋王》《芙蓉镇》赫然在列。
店主叫刘振翼,一见到江弦就很兴奋,告诉他他的不仅在国内很火,在华侨之中也有很多读者,好多人来他的书店都要专门问问他,江弦最近有没有发新作。
今天这里办了一场读者见面会,其实也很简陋,就是在店堂里摆一张桌子,几把椅子,来买书的读者可以自愿加入。
江弦他们本着给中文书店做做贡献的想法,免费加入了这场见面会。
本想着就是零星几个人。
但让人意外的是,读者们竟然在江弦前面排起了长龙。
“很喜欢您的作品!”
“三年前就开始读了,读的第一篇是《动物凶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