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快去看县志!(4/7)
县。
十月的山东昼夜温差也挺大,一会儿热的要穿棉袄,一会凉的又能穿衬衫。
张世家早上九点才去单位,到了发现自己居然还是第一个来的。
这是他们文化馆的常态,张世家也习以为然。
点一支烟,看了会儿杂志,又拆起了门口收发室送来的信。
他们文化馆,也常常会收到一些群众的来信。
有些群众甚至会在信里表示他们对眼前的苦难非常绝望,或是对人生、对未来比较迷茫,希望文化馆的人给他们一些建议。
张世家这些九点都不用上班的人,就会写一些要脚踏实地、努力工作、好日子就在眼前之类的话,激励他们继续在生活中奔波。
最近张世家收到比较多的,是群众们对《红高粱》这篇的交流。
有很多读者,都被里余占鳌那些人身上蓬勃生命力和自发的爱国热情震撼和感动到了。
都说,以前没看过这样的,太有意思了。
还有个读者讲了个故事,说自己将这篇,讲给了他不识字的爷爷听,问他爷爷高密县有没有余占鳌这么个人。
他那已经八十多岁的爷爷,居然说以前的高密真的有余占鳌这么一个人,里面写的事情也真实的发生过,他爷爷当年还跟着这个人去烧过地主家的房子,分过地主家的粮食财产,在大街上摆了桌子吃。
张世家看的心中震撼。
江弦这位作家并不是他们高密的人,却能把他们高密这片土地上,连他都不知道的这些事情写成,还写的那样精彩,那样壮烈。
当然了,也有骂《红高粱》这的,觉得瞎扯。
“这作者一看就没种过地。”
“高粱还能又高又漂亮。”
“呸,败家玩意才种那样的。”
“矮种的高粱才高产。”
这倒也是实话。
里所写的那样又高又茂密的漂亮高粱地,现实里太少能见到了。
因为矮种的高粱更高产,农民更爱种。
在另一时空,张艺谋就吃了这个亏。
他准备拍《红高粱》的时候,为了拍出描述的那种高高的、随风摇摆的高粱场面,亲自来到高密,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