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3/6)
摇到外婆桥这首歌谣我听过好多遍,但是读过这篇才知道,原来歌词里有提到两条黄狗。
狗是人类的好朋友,几千年都是,只是单纯的狗儿想不通他们的人类主子抛下它们去追逐富贵究竟图什么。
就像当年在史书留下浓墨重彩的李斯,被斩首时感叹着,怀念和儿子们一起追逐黄狗的自由生活。不会留下什么痕迹的小人物小金宝,也只能偶尔怀念起自己爬树采桑葚,追黄狗的童年了吧。”
评论文章写的不长,也就两千来字,江弦看了五六分钟就看完。
冯骥才见他抬眼,笑着问:“怎么样?很得意吧。”
“得意?”
江弦一脸迷茫,惹得冯骥才怒目而视,“你不会不知道这个沈昌文吧!”
“沈昌文?”
江弦思索良久,试探性的问:“难道是沈从文老师某个亲戚。”
“.”
冯骥才被这话噎住半天,最后无奈叹一口气:“沈昌文同志是人民出版社的副总编,是老编辑家了,他这么快就给你这篇写了评论,可见对你这篇文章有多喜欢,你就偷着乐吧。”
“人民出版社?”江弦吃了一惊。
阿城惊讶的同时,从江弦手上要过报纸,和葛尤一起看了一遍这篇文章。
“江弦,你这创作速度怎么这么快?”大冯在旁边和江弦聊着说。
冯骥才也读了《外婆桥》这篇,文章当中细腻的文字功夫看得他瞠目结舌。
扪心自问,若是要他写这样的文章,那他得逐字逐句的雕琢个一年半载,像是加工艺术品一样写,才能写出这么一篇。
他记得江弦《高山下的花环》才没有发表多久,一经发表,全国盛誉,在这样的条件下,他居然有时间、有精力沉下心使这样一篇问世。
冯骥才越想越嫉妒的发疯。
“这篇你是怎么写出来的?”他好奇的问。
“怎么写?拿着笔写出来的。”
江弦给了句俏皮话的回答,在冯骥才开口吐槽之前,他正色道:
“前些天,我在报纸上看到了林桂生去世的消息,你知道林桂生么?”
“林桂生?”
冯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