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恐吓(5/7)
年以来他的心中一直都有一颗名为《人生》的种子,但生根发芽还需要一场及时雨的浇灌。
江弦同志,就是这场及时雨。
“坦率地说,在中国当代老一辈作家中,我最敬爱的是两位:一位是已故的柳青,一位是健在的江弦。他们是我的文学‘教父’。”
“柳青生前我接触过多次。《创业史》第二部在《延河》发表时,我还做过他的责任编辑。每次见他,他都海阔天空给我讲许多独到的见解,在很大的程度上,《人生》正是我给导师柳青交出的一份答卷。
江弦同志我曾细心地研究过他的著作、他的言论和他本人的一举一动。他帮助我提升了一个作家所必备的精神素质。
时至今时,我还欠他一份满意的答卷,今后创作路上,我必将再以一篇向他致敬!”
江弦也将自己为《人生》撰写的文学评论拿给了《京城文学》。
他撰写的第二篇文学评论,写给王卫国,写给路遥同志。
王濛连着看完这两篇,兴奋不已,总觉这二人似是伯牙子期,有种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味道。
《人生》必将成功。
文坛今后也必将有王卫国和江弦二人的美谈。
《褐变的荔枝》出现在高考试卷上,江弦知名度提高的同时,原本平静的生活也增添了许多波澜。
他先是收到了雪花般的来信,无数的信件从全国四面八方蜂拥而来,来信的内容五花八门,大部分都是学生寄来的。
有些喊他同志,有些喊他叔叔,有些直接喊他爷爷。
学生们在信里,谈的最多的就是高考。
考得好的分享喜讯,考得差的询问他未来的道路该如何行走。
其中有一些遭受挫折的失意青年,言辞激烈,在信里规定他必须在几月几日前写信开导他们,否则就死给他看。
江弦看的皱眉。
这些还不算什么,最离谱的是有些直接恐吓他的信件。
有些学生将自己没考好的原因归咎于他,在信里命令他公开封笔,否则就会报复他。
江弦也真怕出什么事,就让家里人这几天尽量都不要出门。
“小孩子说着玩的吧.”朱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