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历史军事> 大唐:开局碰瓷长乐公主> 第102章 长安试点,工资代替徭役(2/4)

第102章 长安试点,工资代替徭役(2/4)

  徭役允许百姓以纳绢代替,每天纳绢三尺。你以此参照一下!”



    杜如晦慢慢说给苏尘听。



    苏尘听完点了点头,啥也没听懂,“杜伯伯,绢三尺是多少钱?”



    杜如晦皱着眉,快速算着:“一匹绢四丈,10尺为丈,值银一两。”



    杜如晦他也不想计算了,让苏尘自己计算。



    苏尘听完就算出来了,三尺75铜钱。



    也就是说,你想免除一年的徭役,得交1500铜钱。



    他给庄园村民开的工资,是30铜钱每天,有点高了。



    要和大臣商量一下,拿出一个最低工资标准,或者就和徭役一样,25文每天。



    “小子,其实寻常百姓,用银钱的并不多,通常以等价实物交易。”



    李世民补充了一句,包括他给大臣发工资也是,分两部分的,钱和物。



    苏尘点了点头,“陛下我大概知道了,我修这条路会请百姓做工,每天25文提供三餐。



    陛下,各位伯伯有何不同意见吗?25文和百姓的免役金相等。



    我对现在的物价,工资都不了解。”



    杜如晦没听过免役金,“苏尘,何为免役金?”



    苏尘皱了一下眉,“刚刚不是杜伯伯说的吗,每天缴纳三尺绢,可免除一天徭役,所以我把它叫免役金。”



    房玄龄一听,点了点头,“免役金,用得妙啊!”



    这时候,李世民有不同意见了。



    “苏尘,修路这等大工程,为何不征调徭役?而另外按天支付银钱?”



    苏尘被这问题难到了,想法他是有的,就是生产力和生产价值的关系。



    但不知如何解释,他背不出来,思索片刻后:



    “陛下,我举个例子啊,如果陛下征调,免费的徭役来修这条路。



    先不说效率的问题,就是路修完后,辛苦劳动的人,最后什么都没有得到。



    该穷还是穷,只是官府省了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