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和你出生在同一个时代,我真不知道是该说悲哀,还是该说庆幸(2/5)
高的层次迈进。他不再避重就轻,也不再只顾着蹭流量。森哲太郎想成为像加藤周一老师那样的顶级文学评论家。而让他下定这个决心的人,正是写了《童年》的北川老师!连北川老师这样的文坛第一人都还在孜孜不倦学习着,进步着,他又有什么理由松懈和放弃呢?意识到群像写法是《童年》吸引人的关键点后,森哲太郎的评论稿立即有了全文主题。“《童年》是一本独特的。它不像大多数自传那样,以一个主人公为形象创造出一幅肖像画来。它更像一幅长长的油画,如隔壁那幅著名的《清明上河图》般,用漫长的笔墨精细复原了一个时代。它写了一个家庭里的一段生活,这段生活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主人公,而并非只有我们所见的阿廖沙一人。无论是美的,还是丑的,他们都同时站在读者面前,冲击着读者的心灵。《童年》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树一帜的艺术特色在沙俄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具有不可比拟的艺术价值。当然,如果只是以上这些优点,它还不足以让我称之为‘世界名著’。《童年》能成为我心目中的‘世界名著’,还因为它在里涉及到了一个很多人曾经历过,曾意识到过,却又常常选择忽略和妥协的问题——该如何正确的教导孩子?”这是森哲太郎准备好的第二个切入点。在日本国,家庭暴力、夫妻矛盾、中年危机等都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北川老师的《失乐园》和《国境以南,太阳以西》也提到过这些主题。而谈及青少年,市面上最多的便是《告白》的拙劣模仿作。北川老师用《告白》狠狠撕开了日本国不健全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丑陋面具,随后把那些躲藏在黑暗中,靠钻法律空子为非作歹的小崽种们揪了出来。这本堪称风向标般的作品引领了一个时代,也把许多文学家的思维往批判法律和未成年犯人的方向引去。所有事物都有正反两面。而在未成年罪犯的对立面上,更值得关注和容易被忽视的便是阿廖沙这种“暴力家庭”的受害者。他们弱小无助,逆来顺受,成了家庭暴力中的牺牲品。阿廖沙被外祖父和舅舅们殴打,连家里的下人都敢来掺和一脚。他时常头破血流,浑身是伤。而外祖父卡希林却说这是“必要的棍棒教育”,“总比出了门被其他人揍好”。这种教育方式究竟是为了阿廖沙们好,还是单纯只是为了满足施暴者的自私心理?答案不言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