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历史军事> 盛唐华章> 第919章 迁都,避其锋芒!(1/4)

第919章 迁都,避其锋芒!(1/4)

    徐州。



    得知郭子仪率领七万唐军逼近滕县,安禄山顿时脸色都吓黑了。



    “守忠这一仗打的真是大开大阖啊,这是不顾朕的死活了吗?”



    安禄山坐在龙椅上愁眉不展,派遣使者赶往睢阳,调史思明前往滕县阻挡郭子仪南下。



    李林甫终于忍不住再次向安禄山提出建议。



    “北有郭子仪,南有李祎,徐州腹背受敌,更兼地势一马平川,易攻难守,臣恳请陛下迁都南京,以避唐军锋芒。”



    扬州距离徐州六百里,邹县距离徐州三百里,西面的睢阳境内还有仆固怀恩的近十万兵马,这座大燕的国都已然陷入了重围之中。



    安禄山麾下的首席谋士严庄也认为应当放弃徐州,迁都南京暂避唐军锋芒。



    “臣认为李相所言极是,南京经过太子与陈希烈一年的经营,目前已经城高墙厚,人口稠密,经济繁荣,是时候迁都了。”



    安禄山后悔不已:“可惜当初没听李相的建议早点迁都南京,那样的话我军可以顺着通济渠直接抵达南京,现在却是需要绕道了。”



    终于成功说服了安禄山迁都,李林甫高兴的道:“陛下勿忧,我军在扬州周围也有十万兵力,李祎不敢出城阻拦我军,陛下从海陵渡过长江,再绕道去南京便是。”



    唯恐史思明反对迁都,安禄山这次没有征询他的意见,直接下达了即刻迁都的命令。



    徐州乃是四战之地,境内一马平川,无险可守,占据上风的时候固然方便四处攻伐,但一旦处在下风就很容易被敌军一鼓作气的杀到城下。



    安禄山可不想让自己像张守珪、李璘那样被唐军生擒活捉,这时候再也顾不上思乡之情,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到南京。



    随着安禄山一声令下,燕军将徐州城内的粮食、金钱全部装到船上,由能元皓率一万人担任先锋,安禄山带着嫔妃以及李林甫、严庄等文武百官乘船顺着大运河向南,牛廷玠率领一万人马在岸上殿后,水陆并行,向南撤退。



    至于徐州城,安禄山则留下三子安庆佑与部将何千年率领一万五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