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历史军事> 盛唐华章> 第910章 我为圣人指点江山(3/4)

第910章 我为圣人指点江山(3/4)

 “咳咳……”



    张九龄咳嗽一声,拿起手帕擦拭了下唇角,“老臣正想说说这个小孩。”



    “此子今年不过二十岁出头,便在军事上有如此造诣,确实不负当年神童之名。”



    “但臣以为李长源长于军事,短于内政,至少在三十岁之前不能委以宰相之职,磨练个十几年之后,陛下自行决断吧,老臣实在看不到那么长远……”



    李瑛对于张九龄的眼光不得不佩服,以自己穿越者的角度来看,他对颜杲卿、裴宽、韦坚、皇甫惟明等人的评价可谓一针见血,对李泌也没有看错。



    李泌在历史上的起点很高,七八岁的时候便获得李隆基召见,成为名动长安的神童。



    李亨在继位称帝之后也对李泌加以重用,让他担任太子李豫的军师,授予青银光禄大夫的头衔,并担任兵部尚书。



    但李泌最终却被李亨身边的奸宦李辅国压制,被迫隐姓埋名,在湖南衡山隐居度日。



    后来李豫继位,派人召唤李泌出仕,委任他主政翰林院,又担任过中书侍郎、散骑常侍等职位,但再次遭到奸相元载、常衮等人排挤压制,被贬出长安降为楚州刺史、江南西道判官等职位。



    这固然与李亨、李豫父子没有识人之明有关,但这也说明李泌不够圆滑,政治能力不够高超。



    要想在官场站稳脚跟,圆滑不止是一种性格,更是一种能力。



    只有足够圆滑才能如鱼得水,在政坛上立于不败之地。



    倘若一个人在朝堂上无法站稳脚跟,不能获得足够的地位,就算胸怀经天纬地之才,但也没有用武之地,又怎么能够证明自己的能力?



    李瑛点头:“李长源实在太年轻了,还需要加以磨练,朕对他有足够的耐心。”



    顿了一顿,又问道:“在爱卿看来,除了裴宽之外,还有何人堪当宰相重任?”



    张九龄想了想,缓缓说道:“老臣有三个人选举荐,望陛下自行观察斟酌,此乃张九龄一家之言。臣心目中的第一人选乃是琅琊颜真卿……”



    李瑛有些惊讶,在自己的记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