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历史军事> 盛唐华章> 第751章 大唐的致命隐患(3/5)

第751章 大唐的致命隐患(3/5)

出头鸟,除非拥有高人一等的地位。



    见满朝文武俱都藏着掖着,李瑛的目光落在申王李祎、太师萧嵩的身上:“两位老爱卿站出来说说如何?”



    萧嵩微笑道:“老臣愚钝,所见未必正确,还是让申王来说吧!”



    “呵呵……太师谦虚了。”



    担任吏部尚书的申王李祎捧着笏板出列,“自古以来,以臣子谋反者,俱都离不开一个‘兵’字。



    自开元年间以来,我大唐府兵制逐渐崩坏,太上皇遂采用‘节度使’制度在各地招兵买马,镇守边陲要地。



    这些节度使不仅可以招募将士,还能向地方征收赋税,甚至在各州刺史面前作威作福,提出无理要求。



    这些士兵的军饷都由节度使发放,各镇士兵只知有节度使而不知有朝廷,长此以往,必成大祸。



    故此,老臣以为,等平定安史之乱后,朝廷当务之急是应该改革军事,取消节度使,以绝后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好好好!”



    李瑛闻言朗声大笑,击掌称赞,“不愧是南征北战多年的护国王爷,申王果然是一针见血,慧眼如炬。”



    李祎闻言喜出望外,伸手捋了一把额下花白的胡须,大笑着说道:



    “近年来,老臣对节度使这一制度一直忧心忡忡,如芒在背,总是在想找个机会向太上皇上奏,请他撤销节度使,改革军事,奈何一直没找到机会。



    没想到陛下竟然也看到了这一点,如果能够及时改革,彻底铲除隐患,则社稷之幸,天下之幸,万民之幸也!”



    到底是李唐宗室,李祎的这番看法也确实为了让李氏的江山延续,绝对是他的真情流露。



    李瑛很庆幸,由自己发起的改革没有遇到什么阻力。



    最起码在朝堂上没有遇到什么阻力,至于各地的节度使将来倘若不肯交出权力的话,挨个收拾便是,不信还有哪个节度使拥有比肩安禄山的实力?



    李祎话音甫落,张九龄站出来深表赞成:“申王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