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历史军事> 盛唐华章> 第701章 国号与国都(2/4)

第701章 国号与国都(2/4)

陛下英明神武,一切全凭圣裁!”



    “呵呵……丞相就是会说话!”



    安禄山大笑一声,最后道:“元和明过于偏僻,无论春秋还是战国,都不曾出现过这样的国号,怕是难以引起民间的认同。



    而朕与诸位将军多为边塞异族,军中将士也有许多契丹、高句丽、突厥的后裔,用‘汉’做国号也不太妥当。



    综合来看,‘燕’字最为合适,朕认为我们的新朝廷应该定国号为‘燕’。”



    既然安禄山这样说,其他人自然不敢提出异议,纷纷表示服从。



    第一个问题解决了,第二个问题就是把都城定在哪里?



    如果幽州没有被王忠嗣攻克,把蓟县定为国都无疑最合适。



    但现在幽州已经丢了,安史集团只能另外寻找目标。



    一番讨论下来,众人认为有资格做国都并且还在安史集团掌控之中的城池不外乎以下三个:徐州治所彭城、扬州治所江都,以及齐州治所历城。



    这三个地方各有优劣。



    徐州四通八达,可谓九省通衢,但弊端就是地形平坦,一马平川,易守难攻。



    历史上,西楚霸王项羽就是因为定都于此,最终被刘邦集团合围,一败涂地。



    扬州作为大唐四大都督府之一,城市规模庞大,人口众多,城高墙厚。



    而且扬州南依长江,北靠高邮湖,地形要比徐州更加易于防守。



    而且扬州地理位置不错,作为桥北的桥头堡,可以有效的连接长江南北的燕军。



    齐州治所历城就是后世的济南,优势是三面环山,连接黄河南北,缺点就是城池规模太小,城内仅有五万左右的居民。



    按照安禄山的观点,他最钟情徐州,他认为此地有帝王之气,出生在这里的刘邦也建立了四百年的大汉基业。



    而史思明则偏向于扬州这个拥有二十万人口的大都市,严庄与张通儒则倾向于历城,因为在这里站稳脚跟,就可以巩固燕军的河北老巢。



    “丞相,依你之见,认为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