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历史军事> 盛唐华章> 第613章 国有铮臣(2/5)

第613章 国有铮臣(2/5)

行老四,但出任太常卿不过四五天,对官场的规矩还有些陌生,又是初次来到含象殿参加会议,因此看起来颇为拘谨,完全不像李琚那样不拿自己当外人。



    “这个,孤坐这里合适否?”



    李琰笑着询问站在后面的官员。



    众人纷纷道:“棣王你是太常卿,九寺之首,你与荣王谁坐皆可!”



    李琚双手转动着面前的茶盏,瓮声瓮气的道:“四郎,别让了,赶紧坐,商量完了孤回衙门还有事!”



    李瑛笑眯眯的观察这几个兄弟,并不急于表态。



    李琰目光投向李瑛:“陛下,诸位同僚让臣坐在此处,妥否?”



    “妥!”



    李瑛给李琰吃了一颗定心丸,“众亲王之中,你排行第四,又是九卿之首,理应坐在上面。”



    李琚闻言心中有些郁闷,合着自己的官职没李琰高?



    二哥有没有搞错?



    咱们从前可是三天一小筵、十天一大筵的手足兄弟,我的官职竟然不如老四高?



    “谢陛下!”



    得到肯定的答复之后,李琰这才落座,大理卿李琬紧随其后。



    再向下则是守京兆尹韦陟,他的职位与九卿平级,资历又高,所以当仁不让的坐在了三位亲王的下面。



    剩下的鸿胪卿夏侯功、光禄卿严挺之、宗正卿郑有为、司农卿萧衡、少府卿刘君雅、将作监大匠李让,军器监监正宋钧等人依次落座,会议正式开始。



    李瑛端起茶盏呷了一口,沉声道:“诸位爱卿,在散朝的路上,朕思前想后,打算赌一把,采用长源的中策,向天下人宣称李隆基病死,诸位意下如何?”



    随后,众人各抒己见,在含象殿内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在李瑛看来,李隆基逃走的消息满朝文武已经知道,可以说这已经是个公开的秘密。



    甚至在长安城已经传的沸沸扬扬,大街小巷的老百姓都知道李隆基逃走,去洛阳投奔武氏母子去了。



    但放眼全国,整个大唐有三百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