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 安内必先攘外(2/4)
在吐蕃大论(丞相)钦陵去世之后,唐帝国恰逢李隆基登基,依靠着王忠嗣、哥舒翰、高仙芝、杜希望、皇甫惟明等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出来的将才,唐军屡次挫败吐蕃的袭扰,重新在唐与吐蕃战争中占据上风。
李隆基在位期间,吐蕃帝国的掌舵者尺带丹朱也是一个英明睿智的君主,他在藏民的历史中享有与松赞干布相同的地位,被藏人看做是藏史上的三大“圣法王”之一。
这段期间,吐蕃在与唐王朝的交战中虽然处在下风,但并没有太大的失败,远远不到伤筋动骨的程度。
就这样,唐与吐蕃的战争进入了第三个阶段,也是安史之乱后的唐与吐蕃之战。
唐王朝由于内战导致国力急剧衰退,吐蕃逐步的蚕食了安西都护府的大量土地,并控制了陇右、凉州、朔方等区域长达数十年,甚至还攻陷了唐都长安。
在这段期间内,三百万汉民沦为亡国奴,再加上吐蕃的人口迅速膨胀,以及大小勃律、吐谷浑,以及安西各族的归降,吐蕃王朝的人口超过了一千万,一跃成为了与大唐、大食并列的当世三大帝国。
“而现在,终于到了朕与吐蕃人掰手腕的时候了吗?”
李瑛目光如电,端坐在龙椅上,听着颜杲卿的分析。
颜杲卿捧着笏板继续分析:“吐蕃人明明可以偷袭陇右,却在伺机而动,足见其野心不容小觑。
“他们不仅打算占领我们的土地,还想要名正言顺的占领,收复我们的民心,绝不能等闲视之!”
“嗯……颜卿所言极是!”
李瑛颔首赞许,“据说这尺带珠丹正当盛年,为人果决弘毅,有松赞干布之风,确实不容轻视,必须向陇右增兵,加强防御。”
“张守瑜、高秀岩何在?”
李瑛的目光朝武将群里扫了一眼,问道。
“臣在!”
这两个在陇右戌守了多年的将军一起捧着笏板出列。
“你二人尽快点起三万人马,兵分两路,一路走萧关前往鄯州,另一路走陈仓前往洮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