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历史军事> 盛唐华章> 第466章 迁都洛阳(3/4)

第466章 迁都洛阳(3/4)

治、武则天时期,大唐的行政中心更是直接从长安迁到了洛阳。



    李隆基在位期间,也曾经多次到洛阳起居,并在那里举行早朝,朝廷的大臣们几乎都在洛阳购置了府邸,对于他们来说,去洛阳和留在长安几乎没有区别。



    因此,杨洄的话音刚落,便获得了王琚、裴敦复、徐峤等人的一致支持。



    “雍王所言极是,太原丢失,河东难保,叛军定会自蒲板津渡河与萧关夹攻长安,退守洛阳实乃上上之策。”



    武灵筠也没有办法,颔首道:“既然诸位爱卿都支持迁都的决议,那就速做准备,尽快迁都洛阳!”



    李琦已是六神无主,当下只能木偶一般点头:“诸位认为留下何人担任长安主帅?”



    李琦心中的人选是岳父苏庆节,但这三个月以来苏庆节却碌碌无为,这让李琦也没有底气任命他坐镇长安。



    武灵筠也知道这时候不能任人唯亲,再次征求众臣的意见。



    “望诸位爱卿畅所欲言,给本宫举荐一个忠心耿耿,用兵有方的大将坐镇长安。”



    经过半天的商议,最终敲定由目前正在大散关镇守的右领军卫大将军辛思廉返回长安,担任“关中兵马副元帅”,并加“冠军大将军”的头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辛思廉与李林甫私交甚笃,而且早期曾经是“惠妃党”的成员,只是后来兵权越来越大,担心李隆基猜忌,所以才和武灵筠疏远了一些。



    去年武氏母子成功上位,辛思廉立刻毫不犹豫的表态为武太后效忠,自此深受器重。



    有武太后与李林甫的支持,辛思廉的“长安副元帅”自然没人反对。



    甚至就连杨洄也没有意见,因为“关中兵马大元帅”由他挂职,虽然不用参与战场指挥,但名义上却是关中地区的最高军事长官。



    其实李琦也想当这个大元帅,只是做皇帝的哪有担任元帅的,也只能悻悻的把这个职位让给了姐夫杨洄。



    在敲定了两件重要的事情之后,李林甫又出列献策。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