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历史军事> 大明不革命> 第四五八章 大孙子和小儿子和大朝觐(2/6)

第四五八章 大孙子和小儿子和大朝觐(2/6)

这时候稍微年长的皇子们,也都忍不住开始在心中揣测这件事情。揣摩自己父皇到底更中意谁,这似乎是一个完全无法解读的问题,父皇对所有的皇子都高度类似。除了小时候被明确淘汰出局的几个兄弟,以及去英国当了国王的十六皇子,他们的父皇从来没有给某个皇子特殊的安排。对所有兄弟一视同仁,全部走集中学习-地方实习-集体决策训练的安排。但是这件事情也实在太过重要,就算是没有什么痕迹可循,很多人的心思也控制不住的开始飘忽。很多人开始难以集中精神处理眼前的事情,对朝廷的一切动向和信息都格外的在意。本来不怎么在意这件事情的人,也因为周围的人的情绪明显都紧张起来,自己也不由得跟着一起紧张起来。至于朱简烜自己,在过去的这些年里面,反复多次的认真考虑过继承人的事情。但考虑的思路和标准与其他人不在一个频道上。在朱简烜看来,自己的继承人,大明未来的皇帝,很难再有自己这样的威望,也无法完全接掌自己的所有权力。所以朱简烜早就开始安排,给所有正常水平以上的儿子,都分批安排上一些任务。让他们未来掌控一个产业,进而通过产业代表的身份,参与未来的国家大政,协助或者与皇帝分享权力。形成类似皇族议会与皇帝互相配合也互相限制的格局。但是一个很明显的问题,自己终究是要选择继承人的,也就是太子和大明未来的皇帝,他的团队与其他兄弟必然不一样。太子就算是有同样有十几个兄弟配合,也必然是以太子本人作为明确的核心的。而不是普通皇子团队内样权力地位相同。太子和未来的皇帝肯定要掌握最重要的产业,或者在所有的重要产业都有重要份额,至少占三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二。未来的皇帝也是大明这艘大船未来的掌舵人。他的能力和态度,关系到自己订立的这些规则,未来能保留多少,留下这些又能延续多久。朱简烜希望通过自己的直接影响力,通过自己直接教育和引导未来的皇帝,将未来的尽可能长远的规划尽可能确定下来。或者说,朱简烜选择继承人,考虑的并不是当事人的能力,而是自己的政策在未来的延续性。自己选择的继承人能按照自己的安排稳定执政多久。基于这种考量和忧虑,朱简烜的注意力分成了两个角度,大孙子和小儿子哪个更合适?倒不是说朱简烜准备直接让孙子继位,而是考虑把自己的儿子辈和孙子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