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五八章 大孙子和小儿子和大朝觐(1/6)
朱简烜的第三批十五个皇子去非洲,在非洲巡视忙活了一年之后之后,时间来到了天工三十六年。天工三十六年正式开年之后,朱简烜就先过了自己的五十九岁生日。明年朱简烜就要年满六十周岁了。大明朝堂上下,各方面都开始揣测,朱简烜的继承人,也就是太子会是谁。按照朱简烜以前亲自拟定的制度,所有勋贵在本人年满六十岁的时候,由勋封院负责协助皇帝筛选合适的继承人。勋封院的人当然不敢认为,他们有资格帮皇帝选太子。但也都会理所当然的猜测,朱简烜可能会在自己六十岁的时候,自己从现有的儿子中选出中意的太子。按照最近二十年来的传统,朱简烜常规年份的生日都是一切从简的。每次整五年的生日,才会举行有正常规模的庆祝活动,每次整十年的生日,才会搞一次大规模庆祝活动。朱简烜这样过生日的目的,主要是以庆祝生日作为理由,举行大规模的朝觐仪式,让世界各地的藩王君主都来京朝拜自己。全世界所有的君主和顶级贵族,定期大张旗鼓的前往顺天府朝拜大明皇帝。能让全天下所有国家都是大明藩属的现实深入人心,成为民间普通百姓的认知中理所当然的客观事实。进而强化朝廷对海外藩国的掌控能力,凝聚整个世界所有人类的向心力。朱简烜在自己六十岁生日的大朝觐仪式上,把他未来的继承人的人选确定下来,似乎是一个非常合适的安排。而选定太子这件事情,会直接影响朝廷的格局,甚至全天下的权力格局。太子是储君,明确的未来的皇帝,能够合法的拥有自己的班底,还能理所当然的获得皇帝的部分权力分享。有太子之前,朝廷内外上下都只有皇帝一个绝对的中心。有了太子之后,皇帝就不再是唯一的绝对中心,因为太子会成为理所当然的副中心。所有高级臣子都要考虑,在这个权力结构变化的过程中,自己应该如何应对,以获得对自己最有利的结果。年长的高级臣子,在太子即位前多半会退休甚至去世的臣子,可能会继续无条件追随皇帝。而比较年轻的臣子,在中央朝廷处于中层的臣子,就可能会开始考虑未来。他们本来就很少有机会接触皇帝,反而有可能在太子继位之后,晋升到朝廷更高的位置,进而直接跟太子打交道。他们就有可能在思考和做事的时候,不再把未来寄希望于皇帝,开始考虑未来太子继位的事情。朝廷内部会出现理所当然的裂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