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历史军事> 大明不革命> 第四五零章 著作权和审查制度(1/5)

第四五零章 著作权和审查制度(1/5)

    朱简烜有了思路之后,就亲自提起笔来写一些简单的提纲,然后把内阁负责处理文件的秘书叫来。自己按照提纲口述,让秘书敲键盘打字,把自己的要求变成文字。经过四年多的筹备,大明的计算机性能跨越了一个新的阶段,已经能够直接通过电传控制打字机打字了。也能通过电视机来显示文字了,可以实现输入和输出的直观显示,进入可视化操作阶段。这一套体系中最关键的技术有两个,首先是编码规则也就是输入法的逻辑。朱简烜同时引入了五笔和拼音两个方向,一个学习成本高但是效率也更高,一个学习成本低但是效率也更低。在计算机性能较低的时代,无法通过复杂的程序实现辅助筛选,拼音输入法的效率与五笔的差距很大。所以现在用上计算机的专业文字处理人员,基本都是直接选择了用五笔输入法来操作计算机。另一个关键技术是文字的标准点阵显示方法。用点阵来传输和表示图像和文字的方案,是朱简烜早就提出来应用在电报系统上的。现在可以直接引入计算机系统,自然也没有什么难度。就这样,在朱简烜的提示和指导下,迅速完成了基本的计算机办公基础框架的构建。现在能直接处理朱简烜当初拟定的常用字表上的八千个字了。自然也可以实现计算机办公了。只不过当前这个市场环境下,计算机办公的成本高到了离谱的程度。主要是实现这种电子办公的设备,是这个时代都是最为顶级的计算机,根本不是普通用户能够承担的。用这种东西办公,就像是专门部署一套类似银行服务器的机器,单纯用来记录文字和打印。对于绝大部分普通用户而言,他们宁愿用这些钱来雇人手打甚至手写文字。就算是对大部分朝廷机构和地方衙门而言,也是直接雇人来手写或者用打字机手打文字的成本更低。所以,目前除了本来对计算机本身就有需求的机构和部门,就只朱简烜的办公室、内阁和尚书台等少数几个地方,专门设置了计算机电传打字系统。不过这个情况应该很快就会有所改观了,因为朱简烜让工程院研发的光刻系统基本完成了。光刻机生产线已经建城,芯片生产厂也已经在建设中了。等到有了早期光刻机和量产型的芯片厂,就将芯片生产从手工业时代推进工业生产时代。同时能快速生产大规模集成电路,能够生产集约化的微芯片和内存芯片。到时候能够直接处理文字的计算机,规模会缩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