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历史军事> 大明不革命> 第四零一章 火箭和导弹和计算机(2/5)

第四零一章 火箭和导弹和计算机(2/5)

的燃料用尽之后,依靠惯性飞向指定的目标。这种导弹的轨迹是个抛物线,与炮弹的轨迹非常的类似,所以被称为“弹道导弹”。弹道弹道的原理简单粗暴,早期导弹的最大速度很容易突破音速乃至两三倍音速,最大的难点是精准度控制。因为朱简烜提的目标很高,要求射程达到三百公里,同时散布维持在五百米以内。工程院在三年前的时候,就已经实现了三百公里的最大射程,今年甚至实现了五百公里的射程。但是散布仍然在一公里以上,甚至如果出了故障的话,可能会飘到几十公里之外。朱简烜来工程院的时候,经常会问到这件事情的进度,如果有导弹发射实验,还会亲自去发射场观看。工匠们因此知道,朱简烜对这件事情非常重视。今天朱简烜再次来到火箭导弹实验室,问起来最近有没有安排实验,郑复光就颇为懊恼的报告:“臣等有负圣上的嘱托,在大型导弹的技术上,始终不能取得足够的成果,因为没有新的好设想,所以没有实验计划。”朱简烜在这边轻轻点头:“嗯,精度这种东西,就是要靠经验积累的,慢慢的摸索就行了。“如果在这个方向上前进比较困难,也可以继续设计研发更大尺寸的导弹,继续提高导弹的最大射程。“突破一千公里,两千公里,五千公里,甚至八千一万公里。”郑复光听着就张大了嘴巴:“这……圣上恕罪,数千甚至上万公里的射程,在战术上……应该如何应用呢?“大型导弹的制造成本太高了,关键还是一次性的消耗品,臣担心军队没办法大规模使用。郑复光想说这一万公里有啥用,但是面对皇帝必须尽可能委婉的请教,而不是用质问和反问的语气。其实旁边的汪莱,以及周围的导弹实验室的工匠中,也有很多有着类似的想法。朱简烜微笑着环顾左右,看着聚在自己周围的工匠们:“应该有人考虑过……用火箭把观测仪器送到尽可能高的天空中去吧?“将拍摄设备,无线电通讯设备,都送到高空之中,观测地面上的情况,或者为地面提供通讯支持。“理论上,只要高度足够高,最少只需要三台设备,就能实现全球通讯。“关键是,如果设备足够多的话,就能实现人迹罕至区域的天地通讯,在沙漠和热带雨林以及深海之中都能够与外界联络。“这一项通讯功能非常重要,就算是成本巨大,也仍然要尽可能的实现。“弹道导弹能够达到数千上万公里之外,自然也能够将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