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历史军事> 大明不革命> 第三八七章 科举的可能性(2/6)

第三八七章 科举的可能性(2/6)

梁章钜仍然不许,要求当地官员联署,写奏章请示皇帝。这份奏章本身其实也拉扯了大半年才送出来。朱简烜看完之后有些意外:“这些女子科举,只是因为互相攀比?”梁章钜直接拱手说:“绝大部分都是因为攀比,可能是某个富家女子在聚会时声称,她们可以通过考试,然后就开始了。”朱简烜想了想,感觉这个所谓的攀比,多半也只是表面现象。她们能在科举这种事情上攀比,甚至还能因此形成风潮,必然有其经济和社会基础在:“你要说的就这些吗?”梁章钜再次拱手:“臣恳请陛下,彻查江南官场,彻查江南学政,科举教化乃是国家大事,绝对不容他们和女子祸乱。”朱简烜考虑了一会儿,没有直接给出回应,摆手让梁章钜先回去。不久之后,大皇子朱靖坤也回到了顺天府,稍作休整之后就赶紧进宫去见自己老爹了。朱靖坤过去这两年,都在湖北布政使司武昌府当通判,职责相当于“常务副知府”。见面行礼之后,朱简烜就让儿子在面前站好,自己也稍微认真的打量了一下。朱靖坤今年已经二十八岁了,过了年就该说二十九岁了,现在已经是十几个孩子的父亲了。在地方上历练了八年,整个人也变得非常成熟沉稳,没有了少年时代的轻浮感。朱简烜看着还算满意,然后就先问了一下武昌府和湖北的情况。各方面的事情都大致问了一下,最后问他:“在武昌那边,有没有女子想要考科举?有没有士绅或者工匠找过衙门?”朱靖坤几乎没有迟疑的直接说:“有过,儿臣在武昌这两年,前后见过了至少十个来询问的人,也有人写信函来衙门请示的。“当地学官和府县的官员,都本能的直接反问,哪有女子考科举的,然后就给直接推脱掉了。“大约当事人也觉得,女子科举本来就不合适,所以衙门拒绝了,他们也就不再问了。”朱简烜不置可否:“你对这种事情有什么看法?为什么会有人来问这种事情?”朱靖坤稍微有点纠结:“这个……我问过武昌知府和学官,他们因为儿臣好奇,就去调查了一下。“其实在以前……至少天工朝以前,咸宁朝的时候,是能够确定有人询问过这种事情。“甚至有文人笔记的记录显示,在咸宁朝以前甚至崇祯朝以前也发生过。“只不过以前的次数稀少,可以算是非常稀罕的事情。“现在……这种情况就明显变多了。“儿臣以为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文艺相关的产业更加发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