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六章 科举出问题了(2/6)
大明朝廷的办事吏员。亚历山大当然不满意,但也不得不接受这样的现实,不敢有任何的怨言。以后还能活着,那就不会去找死。亚历山大等俄国高层自此在大明国都顺天府住了下来,以后就住在鸿胪寺官办的官吏住房里面。西班牙等几个新藩国的代表,则带上正式的册封文件返航。朱简烜实现了最为重要的一项成就,现在也算是基本上心满意足了,心态也再次开始发生某种变化。第二天上午,内阁大学士沈复进来报告,向朱简烜递上了一份请示。主要是前一阵子,臣子们关于给朱简烜换称呼的议案,现在礼部终于有了一个初步的方案。在拿出来公开讨论之前,先给朱简烜自己单独过目。沈复在欧洲战争之后,当了一段时间的代理的欧洲布政使,而后被调进京师当了一任鸿胪寺卿,再然后又被点名入阁了。沈复在大明朝廷的官员里面,表现可以算是不错,但也其实不是特别的亮眼,不过朱简烜对他有印象。所以感觉他干的还不错,一直也没有什么问题,所以只要任满了就正常的升职。朱简烜带着审视的目光翻开报告,沈复也在旁边做了简单的介绍。礼部方面应该是做了两方面的准备。第一个方案就是加上一连串的好词,什么神文圣武泽被苍生之类的词儿,一口气排了二十多个字。第二个方案是简单一点,就叫“天皇大帝”。朱简烜如果觉得还行,那礼部准备在冬至前后,或者直接在大朝会上提出来,年后就开始直接改称呼。朱简烜对这两个方案都不是很满意,那一大串溢美之词的方案给人的感觉像谥号。天皇大帝这称呼感觉还行,但朱简烜不想被称为天皇。虽然天皇天后最早是李治和武则天用的,但是他自己仍然会本能的想到日本那个。况且朱简烜也看不上李治和武则天。朱简烜倒是也没有生气,朱简烜的性格是比较自我的,下面人想不出好办法的时候,通常并不会责怪他们。下意识的觉得这是自己没有给出指示的结果。朱简烜自己恰好也想不出什么好词,犹豫考虑了一会儿,就把那份报告放在了一边:“这件事情先放下吧,我先看看,朝会还是正常举行,不过不要在朝会上提这件事。”沈复心中松了口气,赶紧领命称是。这活儿本来就难干,礼部那帮人本来大部分是搞寻章摘句的,皇帝之上的称呼应该是什么,他们真的琢磨不清楚。也幸好他们伺候这位君父,倒是习惯于主动担责,不会因为臣子没有好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