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历史军事>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第415章 应有之理(1/5)

第415章 应有之理(1/5)

    “皇帝,是想要以科举为引,激起诸子百家相互争斗啊……”“只是这争斗,似也无甚不妥?”长乐宫,长信殿。端坐于上首御榻之上,听着面前的族侄、当朝御史大夫窦婴,将今日朝议的内容娓娓道来,窦老太后几乎是不假思索间,便给出了自己的结论。在窦老太后看来,刘荣的意图可谓是一目了然——良性竞争。用‘科举’二字,来作为文人与官僚之间的纽带,或者说是渠道;再通过将科举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来倒逼各个学派,为了取得更好的科举成绩,而接受更符合汉家利益、更符合当下时代的学术改造。这很好理解。好比你生活在如今汉室,是个三代赤贫的农户,父祖都只给你留下了百亩农田;——就这,都还是因为你爹和你,均为长子的缘故。你的叔叔们、弟弟们,则都只是得了些粮、布、钱之类,就被赶出家门自谋生计去了。混得好的,佃租了某位大地主的农田,虽然日子苦些,但也终算是娶了妻、生了子。混得差一点的——好比你二叔、四弟,都去混街头当游侠,在械斗中横死接头了。到了你这一代,你们家的祖坟终于冒了些许青烟:你某位远方亲长绝嗣,又觉得你这人不错,厚道,就把遗产留给了你,并交代你照顾一下自己的老妻。你把老太太接来了家中,好生照料;倒是那笔遗产,让你生出了些‘黔首’不该生出的念头。就这十几万钱的遗产,在寸土寸金的长安一带,置办田产也不过三五亩地,根本无法显著改变你们家的经济状况。——一百亩和一百零五亩,对一个农户家庭的区别,真的就在有和没有之间。但若是把这笔钱,用在培养下一代上,那就不同了。十几万钱,好歹也是达到‘中产之家’家产水平线的财富。虽然无法培养出一个自幼吃好喝好,另外还得请人教导、打熬身体的武人,但培养出一个文人知识分子,总还是不在话下的。你之所以有这个念头,也是因为你的大儿子,被村头老生称赞了一句:此子若从文,则必不复为黔首农户矣……到这里,情况也就很明显了。——继承遗产这种天降大礼包,你们家祖宗十八代,几乎不可能幸运到再碰上第二回。这十几万钱怎么用、是否用到了刀刃上,将直接决定你们家族是就此完成阶级跃迁,还是把这天降大礼包拿去打了水漂。那么,你会作何抉择?这是完全不用考虑的是——哪位老先生曾培养过更多官员、哪位老先生的学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